“錢荒蔓延”成為中小企業倒閉的導火索
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頻繁波動將代工企業原有優勢擠壓殆盡,“錢荒蔓延”更成為不少中小企業倒閉的導火索。
今年3月31日,長達近5年的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稅宣告“壽終正寢”,這讓中山的不少鞋企歡呼雀躍——長期套著的緊箍咒終于卸下,可以大把地接到來自歐盟的訂單了。
然而事與愿違,7月30日,小欖一家有著20年歷史的鞋企宣布停產,而原因恰是公司接不到新的訂單。中山另外一家鞋業代工巨頭——寶元鞋廠,正逐漸開拓FOOTZONE這樣一個多品牌鞋店通路生意。
生與死之間,鞋企的每一個選擇是“被迫”還是“自愿”呢?
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稅于2011年3月31日正式終止,到目前已經有將近5個月的時間。在剛剛得到歐盟即將終止反傾銷稅的那一刻,中山不少鞋企興奮地表示,今后訂單應該不用愁了。
據了解,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2009年,中山鞋類出口金額、批次曾呈現雙雙下降的局面,到2010年,由于歐盟堅持對華皮鞋征收高額反傾銷稅,鞋類出口并沒有得到顯著性恢復,因此在2011年初,不少鞋企仍在為訂單而發愁。
當歐盟宣布終止對華皮鞋反傾銷稅時,不少鞋企松了一口氣,廣闊的歐盟市場似乎一下子為他們打開了大門。在勞動力成本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波動頻繁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織影響的經濟環境下,對于中山乃至中國出口鞋企而言,歐盟取消反傾銷稅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但好景不長,隨后就有不少鞋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隨后出臺的多項針對鞋類的監控措施,似乎表明進入歐盟的道路并不平坦。據了解,歐盟在取消對華皮鞋反傾銷稅的同時,也出臺了多項監控措施,包括每周一次的重點監測以確保沒有不公平行為、關注中國鞋企享受各類政府補貼的情況等。
中山通佳鞋廠相關負責人表示,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稅撤銷后,中國鞋企最直接的好處在于成本壓力降低,但由于國際市場多種不確定因素存在,包括歐盟客商在內的各方都持觀望心態,來自歐盟的訂單很難一下子改變。另一方面,歐盟對華鞋業的“技術壁壘”等貿易保護措施也鐵定會存在,形勢不容過于樂觀。
事實上,根據中山海關的統計數據表明,1—7月中山鞋類出口6.7億美元,增長10.5%,并沒有出現業界當初預想的歐盟終止反傾銷稅后出現的出口“井噴”局面。
內外交困,還能撐多久?
通佳鞋業和聯凱鞋業的相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在近期內,公司并沒有直觀感受到歐盟終止征收皮鞋反傾銷稅帶來的好處。“困擾我們的最大問題還是匯率問題,讓我們不敢接長單,在接單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慎之又慎。”聯凱鞋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訂單是“救命稻草”,而如今訂單成了“燙手山芋”,甚至出現有訂單不敢接。
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之勢銳不可擋,近期已經進入“6.3”時代。對于出口市場主要以歐美地區為主的中山鞋企來說,匯率風險是它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據了解,絕大部分鞋企都是以美元結算,且結算周期大多在3—6個月之間。
今年上半年,銀根緊縮導致包括鞋業在內的中小型企業出現明顯的資金鏈緊張,“錢荒蔓延”甚至成為不少中小企業倒閉的導火索。除此之外,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還要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無奈。以鞋企常用的塑料、皮革為例,由于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的影響,塑料等石油附加品也跟著“水漲船高”,擠壓了鞋企的利潤空間,而近期塑料價格的震蕩起落,更讓一些鞋企無所適從。
事實上,除了匯率風險讓不少鞋企謹慎接單之外,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來自歐美訂單的持續萎縮也讓不少鞋企遭遇“六月飛雪”。
7月30日,小欖鎮一家千人制鞋企業突然宣布停產并遣散所有員工。而該鞋企副總經理邱岳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工廠停產是因為沒有訂單。
由于美元貶值、美國消費力下降等原因,該鞋企今年以來進入了掙扎期。“當人民幣升值、國內通漲、人力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同時襲來,作為一家代工企業,原有的優勢消失殆盡。”邱岳峰稱,今年以來,鞋企原來的幾個大客戶都相繼減少了訂單,并將訂單逐步轉移到東南亞一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