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翩翩欲起舞--關于家用縫紉機能否回歸家庭的再思考
同自行車和手表相比,在“老三大件”家族中,家用縫紉機的境況無疑是最慘淡的。不過,近日上海市場掀起一陣波瀾不驚的家用縫紉機銷售熱潮,讓人們稍稍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暖意。據滬上媒體報道及稍后的現場訪談得知,近期重新開張的上海縫紉機商店在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已銷售家用縫紉機600多臺,其中銷售量最高的一天達到了26臺。盡管眼下尚無法判斷這波熱潮究竟還能維系多久,但其開業盛況已足以引發業內外更多的遐想。沉寂多年的家用機會否極泰來嗎?答案猶未可知,但在并不明朗的前景中,我們仍然看到了3個亮點。
老式蝴蝶牌縫紉機
亮點之一:憑借“老字號”影響 拓展新市場
此番家用機的動銷,“老字號”的魅力功不可沒。老店新開的上海縫紉機商店,有著50多年的歷史,原先坐落在鬧市區八仙橋附近(金陵中路24號),曾是一家上海乃至江浙地區小有名氣的“老字號”。上世紀末因市政項目延中綠地建設需要,一度遷址浦東地區,不久便因多種原因無法正常經營而銷聲匿跡。前不久,上工申貝旗下的上工蝴蝶縫紉機公司從黃浦區接盤這家老字號并將其重新遷回中心城區的小東門附近,毗鄰老城隍廟(豫園),與十六鋪、董家渡等滬上有名的面料市場隔街相望。如此優越的地理環境,再加上本地多家媒體的報道推介,近悅遠來的顧客競相爭購,門庭若市的場面便由此而造就。
伴隨著老字號的復活,懷舊心理主導的消費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以“銀發族”為主體的購機者并不諱言他們是沖著老字號而來的,至于購買目的倒并不十分清晰。怎么解釋這些特殊“追星族”的原始動機呢?筆者以為,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傳統和文化形象。久別重逢的老字號與這部分特定的社會群體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愫,因為他(她)們渴望找回曾經溫馨的記憶。這說明在資訊發達,家用縫紉機已全面進入網購等無店鋪銷售渠道的今天,老字號仍有著其他態業所無法替代的獨特魅力,擁有自己的市場影響力及其份額。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