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奮勇再抗國際貿易壁壘
據悉,自2011年6月1日起歐盟開始強制實施一部全新的REACH法規,是指“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旨在使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一項化學品管理法律,凡被歐盟REACH法規列為高度關注物質(SVHC)達到一定濃度、總量的產品,必須按規定程序進行申請通報,否則將無法順利進入歐盟市場。這對于中國的出口型鞋服等企業而言,將又是阻擋其快步前行的拒馬。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但也促使整個市場的競爭局勢更為緊張。以技術法規、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為主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正逐漸成為各個國家保護本國產品最普遍的貿易壁壘,并隨著國際形勢發生激烈的變化。特別是以中國鞋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說,擁有較為突出的成本優勢,這勢必會導致出口國當地企業的地位受到威脅,因此在貿易摩擦下應運而生的種種保護手段,就成為撲滅中國企業發展氣焰的有利武器。
歐盟對中國皮鞋實施的反傾銷舉措,就是最直接的一個例子,經過多年的抗爭訴訟,中國皮鞋才終于能夠順利地重返歐盟市場。而如今,歐盟REACH法規這一新筑起的貿易壁壘,再一次給中國鞋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由于出口鞋企需要避開規定的違禁品,那么就要被迫尋求標準更高的原材料,這也就意味著每雙鞋的成本將增加3元至5元,這對向來依靠低價競爭取勝的鞋企,將失去最大的優勢。以福建省制鞋企業為例,企業規模有大有小,產品從原料到成品,分工較細程序復雜,目前很難實施全程監控。由于行業競爭激烈,利潤率低,企業如果再加大相關檢測力度,就會加大成本,造成競爭力下降。一些小型出口企業將無法承擔,甚至被迫退出歐盟市場。(中國鞋網)有業界人士表示,REACH法規無疑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遭遇的最大、范圍影響最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誠然,在中國鞋企進軍國際市場之時,所經歷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也不在少數,有資料顯示,加入WTO后,國外技術壁壘已成為制約我國產品出口的瓶頸,這種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直接與潛在的影響每年超過500億美元。這樣的措施雖然可以暫時為當地的企業獲得微薄的利潤,但在市場需求的呼聲和良性競爭的誘導下,最終還是將面臨被推翻的命運。但另一方面,中國鞋企應該更主動積極地直面挑戰,因地制宜,運用合理手段規避或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可能引致的貿易損失,從而打擊這些貿易壁壘幕后的操縱者,但更重要的是中國鞋業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綜合實力,才能徹底讓貿易壁壘望而卻步。
中國鞋企要關注國際貿易的各類資訊,重視市場的突變狀況,了解相關的法規政策,充分掌握現代貿易規則,建立行之有效的預警機制,以合理的規避措施防止貿易保護主義的攻擊。除此之外,中國鞋企還要練好內功,增強企業自身的實力,以科技創新為發展注入動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價值,擺脫以價格優勢為主要占領市場的手段,打造具有強大優勢的品牌和聲譽。同時加快生產運作流程的標準化建設,盡量與國際認證接軌的標準體系保持一致,認真學習相關案例來汲取經驗,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使一些產品要求都能滿足出口國要求。
在中國鞋企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上,還將遇到愈來愈多的艱難險阻,貿易壁壘如一只只兇惡神煞的“攔路虎”,讓中國鞋企畏懼前行。只有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揮好品牌優勢這把利劍,才能掃除一路上的束縛和障礙,在國際市場上叱咤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