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預防危機
自從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人們突然間發現危機越來越多了。果真如此嗎?非也,危機與人類誕生同步。不過,人們從忽視危機存在,到重視危機畢竟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記得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在一個企業做規范化管理咨詢,其中講到建立企業危機防范機制,制訂各種防范預案,當場遇到了企業品牌總監的強烈反對。她說,我們企業發展迅猛,有如太陽蒸蒸日上,哪來的危機?你這不是咒我們企業嗎?我堅決反對!該總監說完居然摔門而出。
還好,這只是一個個案!現在的情形是,企業負責人主動找我了解危機管理方法的越來越多了。在我講課的課前調查表上,幾乎都有這樣的問題:請問中小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危機防范預案?中外企業處理危機的經驗表明:防范是危機管理的最佳選擇。防范到位,即使危機發生了,也能坦然面對,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才有可能。危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危機隱患熟視無睹。
建立危機防范預案的第一步,是查找本企業可能發生的潛在危機。這往往與企業所處的環境、所在的行業以及本企業的人員構成與規模密切相關。
企業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企業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的危機種類。這類危機隱患通常可從政府部門獲得,也可從企業當地員工中了解。如果政府安監部門工作到位,有可能主動向企業提供,甚至明文規定企業遵循的準則。這類危機也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危機。
所在的行業決定了企業危機防范的重點就是同類行業曾經發生過的案例。企業做好同類企業危機管理的信息收集工作,就能全面獲得行業危機的防范重點。在這里,我提供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對照別人想自己,對照此事想彼事,對照過去想將來……事事舉一反三,危機就無處可藏。我在臺企的時候,廠長去一家供應商工廠參觀,聽到該廠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發生了一起掛扇掉下傷人的事件,回廠之后,廠長就要求我組織全廠員工排查所有設備有無安全隱患。我們把所有設備設施的安全檢查責任全部劃分到人,此后多年,企業都沒有發生過工傷事故。
本企業的人員構成與規模可能誘發的獨特危機,需要企業做好內部信息收集管理,掌握員工來源與生活習慣,了解員工思想動態,了解員工心理承受能力,注重企業制度、政策調整帶來的人員思想波動,防范勞資矛盾是此類危機防范的重點。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