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擴張”并非中國鞋業發展必經之路
如今漲價已經算不上是中國鞋業的新聞,因為,接二連三瘋狂的漲價已經將消費者刺激的近乎麻木。如今,在漲價蔓延整個鞋行業之時,業內人士卻又嗅到了鞋業中另一不太“明智”的舉動,它就是“擴張門店”,簡單理解就是用數量取勝。
渠道資源在未來仍是稀缺資源,尤其是低線市場。“渠道已成為國內鞋服品牌保持市場優勢的重要環節,而保持優勢的手段就是擁有一個即多又健康的網點布局。”中國服裝協會的一位副會長表示,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推進,中小城市的購買能力日漸增強。國內運動品牌的根基在三四線市場,誰能站得穩,誰就有可能享受此輪沖擊后的果實。
而“網點布局”指的也就是增加門店數量,用數量換來受益曾今是傳統鞋服業所慣用招數,通俗意義的理解,就是大哥借錢給小弟,讓他也發展發展,對于前期找開市場還是有好處的。因為像民營企業的這些草根企業家,兜里的錢本來就不富裕,正是有了“有錢大家一起賺”的理念,才有了僵化行為,才有了產品在市場的快速擴張,才有了持續增長的市場占有率。但企業完成了原始積累,就要考慮如何控制鋪貨所帶來的隱患。如果賺來了的錢,被一個個諸候分散掉,現金流說不準在什么時候形成堵塞,讓你喘不過氣。
“盲目擴張導致的后果是燒錢過度,不切實際的店面和瘋狂的廣告宣傳都增加了運營成本,使其負債。”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說。
“品牌運營最終還是得講單店的贏利能力。”李寧公司表示,將在未來整合一部分業績不好的門店,通過提升單店銷售收入來促進公司業績的增長,關店的數量可能高達五百至六百家。
通過比照最近幾年李寧門店數和營收增長情況,體育用品觀察人士馬崗認為,李寧公司現有門店銷售收入提升還有較大空間,“其實公司已有門店增長并不高,再去增加門店就變成了最愚蠢的行為”。
零售連鎖行業必須保持足夠的現金流才能維持其高速正常運轉,“擴張越快,資金受到外部的影響越大,很難從根本上把控風險”,“如果把錢過多地用于擴張,再遇上需求不振,很容易遭受滅頂之災。”“跑馬圈地”的背后,市場容納極限、營銷管理水平等都拷問著運動鞋企的終端擴張熱潮。短期內大規模的終端擴展,一定會為企業帶來更多成本負擔,給品牌帶來更多管理、經營層面的挑戰。
企業動作說到底是一個現金流動的問題。如何建立一個規矩來合理地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周轉率是一門學問,擴張店鋪并不是不可取,關鍵是要建立廠商共贏的合作機制,堅決抵制善于玩“吸星大法”的合作伙伴,因為利益的天秤如果太傾向于某一方必然會帶來矛盾的升級,帶來關系的破裂。所以“加速擴張”并非中國鞋業發展必經之路,因為只有擺正合理升級轉型方向才能真正解決中國鞋業所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