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喬布斯去留看企業傳承
單靠一個靈魂人物不能支撐起蘋果,即便新人接班,最關鍵的其實是公關工作
業內對于蘋果接班人話題的熱議,讓人們明白基業長青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智慧的持續。
在中國,第一代創業者和企業家多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如今已經接近退休年齡,關于接班人的問題,正被提上日程。
喬布斯現象
“人們在煩悶、浮躁的時間和空間里無所適從,他平靜地創造了讓人們眼前一亮、立刻想擁有的 ‘玩意’,個性魅力無窮。喬布斯推動了世界。” 北京大學民營研究院企業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不掩飾他對喬布斯的崇拜。
2011年1月17日,史蒂夫·喬布斯向5萬名蘋果員工發出內部郵件,宣布因病再次休假,將蘋果的日常管理移交給首席運營官蒂姆·庫克接管。與2004年和2009年的病休不同,此次喬布斯的“病假”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歸期。在郵件中,喬布斯只是說“我很想盡快早點回來”。
這個消息一度令蘋果公司損失慘重:郵件公布當晚,蘋果股價大跌。
北京時間3月3日,喬布斯出席了在舊金山召開的產品發布會,這是喬布斯自今年1月病休以來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據悉,喬布斯登上發布會講臺后,蘋果公司股價立即上漲了4.63美元,達到353.94美元,隨后小幅回落至352.77美元。
人們喜歡猜測,如果蘋果公司失去喬布斯,還能不能繼續統領江湖?《管理學家》雜志CEO兼執行主編慕云五說,“這個問題很難給出判斷,因為即便喬布斯永掌蘋果,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影響一個公司前景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關于喬布斯的“神話”有兩個:一是創建蘋果公司,開啟了個人電腦時代;另一個是回歸蘋果,拯救蘋果。
但我們要仔細分析這個過程。他1985年離開蘋果時,公司實際上已經出現了重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是由他造成的。1981年IBM進入個人電腦領域之后,由于錯誤的戰略和一意孤行,蘋果電腦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他在那個時期犯的“三宗罪”:拒絕其他公司仿造蘋果電腦;產品研發缺乏內在關聯;脫離市場的定價機制。蘋果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復興,重歸蘋果的喬布斯沒有再堅持上述三條。同樣是做產品,蘋果這次成功了。在他離開蘋果的12年間,連續三任黯然離任的CEO(斯高利、斯平德勒、阿梅里奧)其實是在替他彌補錯誤,把蘋果這個大船維持下去,并且使銷售額增長了七倍。在蘋果最困難的時候,是阿梅里奧頂住了壓力。否則,喬布斯根本沒有復興的機會。
蘋果創新力能否延續?
無疑,喬布斯的亮相,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人們相信,有他在,這個世界會變得極其有趣。
“我為這款產品付出了很多,我不想錯過這次發布會。2011年,每人都會擁有一臺平板電腦。蘋果的DNA就是創新。”置身舞臺中央,喬布斯就像是一位“孤獨散步的思考者”,緩緩“布道”。
如果喬布斯身體沒問題,他一定會回到蘋果。蘋果的事業而非財富,是他的一切。
不論喬布斯是否親掌蘋果,它總會有5到10年的輝煌期。蘋果勝利的關鍵不在于iPod、iPad、iPhone等消費電子產品,關鍵在于它的線上銷售模式。一種新的成功商業模式的誕生,遠比產品成功更重要。實際上,人們真正擔心的是,蘋果公司這些年來所代表的創新能力會不會因喬布斯的倒下而出現真空?
蘋果公司雖然只有30多年的歷史,但對于一家興起于數字時代的IT公司來說,蘋果已是一家老公司了,同時也是一個龐大的跨國公司。單靠一個靈魂人物不能支撐起蘋果,即便新人接班,最關鍵的其實是公關工作,即對外的工作而非對內的工作。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