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11展會現場采訪上工申貝董事長張敏
一來到杜克普愛華的展位前,記者就被現場熱鬧的景象感染了,在企業近800平米的展位前,聚集了眾多觀眾在參觀其本屆展會所帶來的最新產品。作為縫制設備行業的標桿企業,上工申貝的每一次科技和工藝的進步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在CISMA2011展會現場采訪民上工申貝集團的張敏董事長,以及上工申貝吳江工業園的投資布局對行業未來發展的影響。
記者:上工申貝“十二五”期間,在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戰略規劃實施方面有什么新的舉措?
張董事長:對于集團來說,在“十二五”期間,我們主要的戰略規劃就是要將企業做強做大。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這一戰略規劃實施的新舉措主要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要推進與同行業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DA與上工申貝兩個上市公司都各有其優勢,促進二者的合作就是把DA的品牌與技術力量同上工的制造成本優勢融合,推進優勢與劣勢的互補,實現整個企業的較快發展。另一個就是,我們要積極利用杜克普愛華的全球領先技術。杜克普愛華在中厚料機這一方面的技術一直都是遙遙領先于世界水平,企業的自動化上袖機、特種機、源頭縫紉機等先進性也是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在新時期,我們要繼續深化科技開發,促進德國、捷克和上海研發團隊之間的合作,形成開發鏈,并將優勢產品向中國轉移。企業發展的核心在于研發,收購了杜克普愛華之后我們就具備了研發能力,將自主研發能力與上工的基礎相結合,相信要實現中國“創造”將不再是難事。另外,在產品方面,我們也是推進由工業縫紉機向家用縫紉機領域的邁進,并將“蝴蝶”作為主推品牌,生產了一系列多功能的新型家用縫紉機。這也是由我們國家人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理念開始有所轉變,家用縫紉機由最初做衣服的必需品逐漸轉變為現代人追求時尚、休閑、DIY的一種方式。就這一點來說,未來的中國家用縫紉機市場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上工申貝董事長張敏
記者:上工申貝在吳江工業園的投資與布局,對未來行業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張董事長:我們在吳江工業園的建立是和中捷股份一起合作的,這是雙方的優勢互補。前幾年,我們經歷了行業調整和金融危機對制造業的沖擊的這樣一個過程,而且消化杜克普愛華也不是很成功,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成本。要實現中國制造就要降低成本,通過吳江工業園的建立,利用協同效應,綜合采購渠道和研發能力,促進吳江工業基地的建立,不斷地把企業做強做大,作為實現規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