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企業亟待打破“晉江模式”
眾所周知,以晉江鞋業為代表的泉州勞動密集型產業享譽全國,僅晉江一市,每年就提供了全世界近1/5的運動鞋,創造了著名的“晉江模式”。
然而在這“晉江模式”的創造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泉州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固然具有著鮮明的家族企業特征:原始資本主要靠的是海外親屬的僑匯;管理模式主要是“夫妻檔”、“兄弟連”、“父子兵”。更確切地說,泉州這些異常發達的鞋帽、服裝產業集群,就是靠這些家族企業從小到大,沿著產業鏈不斷延伸、集聚的“內生性”發展形成的。
比如,晉江運動品牌安踏就是個例子。從50萬元到兩億元的銷售額,安踏用了10年的時間;從兩億元到現在的將近百億元,也是用了10年的時間。泉州這種依靠自身積累、內生發展的路子,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工業發展的典型道路。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企業的壯大,家族企業管理弊端逐漸顯露,管理上太多的裙帶關系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在泉州鞋服企業家眼里,要從根本上打破家族管理體制的弊端,制度創新是必然,上市是王道。
“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融資,企業融資手段很多。更重要的是想通過上市,搭建起企業規范經營的平臺,同時可以將產權明晰化,通過外力推動企業走規范化的道路,這樣企業才有可能長久穩定發展。“行業專家如是解釋到。與此同時,我們也期待著泉州鞋服產業能迎來新的創新“蛻殼”,破繭成蝶沖刺新市場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