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問題和隱患——聚焦“中國紡服產業轉型升級市長峰會”
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高速發展,截止到2010年我國紡織服裝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了4130萬噸,占全球50%,這其中除了有企業家的努力,有行業組織的推動之外,最大的推手、最源泉的動力就是政府。作為第十三屆江蘇國際服裝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常熟服裝城大力協辦的常熟服裝城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市長峰會在江蘇國際服裝節期間舉行。
本次市長峰會邀請了來自江蘇和其他省份的市長和領導,他們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圍繞“就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和任務”的議題展開深入的研討。總結“十一五”期間紡織服裝行業取得的成就,也分析這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并就“十二五”期間紡織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各抒己見。
進軍價值鏈高端 江蘇省常熟市市委常委 唐曉東
作為遠近聞名的中國紡織服裝基地、休閑服裝名城,常熟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蓬勃發展,形成了完善的紡織服裝產業鏈,締造了常熟紡織服裝產業的美譽,擁有名牌產品9個,中國馳名商標48個,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800家,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16億元,利稅總額55億元,回顧創業之路,常熟紡織服裝走過了品牌與規模融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共建,走出去和引進來并舉,同時,也打造出了全國排名第一的服裝批發市場常熟服裝城,以及八個各具特色的國家產業集群。
近年來一批名牌企業脫穎而出,成為各具特色的紡織服裝企業,他們完滿展現了常熟紡織服裝業從品牌發展、時尚導向到產業升級的精采過渡。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引導構建話語權,一是標準話語權,著力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動科技研發的創新滲透。二是構建時尚話語權,積極引導紡織服裝創意人才集聚,加速規劃建設常熟創新設計產業園,吸引更多的具有國際視野的設計師加入常熟服裝產業。三是聚焦營銷話語權,加入邁入千億級市場行列,加速銷售網絡建設,并積極探索SPA模式和網絡營銷等現代營銷手段。長三角紡織服裝產業群的比較優勢和創新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致力打造三大中心 浙江省紹興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孫君
紹興紡織產業是優勢產業,先后被工信部和浙江省政府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浙江省轉型升級示范區試點。
近年來,紹興縣加快推進由紡織產業升級的轉型,圍繞533戰略,纖維差別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綠色化,服裝家紡品牌化,技術裝備信息化為方向,全力打造國際紡織制造中心,以集中化、現代化、國際化三化為目標,全力打造國際紡織貿易中心,以科技創新、品牌創建、時尚創造三創為途徑,全力打造國際紡織創業中心。大力實施紡織產業四個千億計劃,即通過五年的努力,紡織原料印染服裝家紡面料三大產業的產值和中國輕紡城的市場成交額都達到一千億。扎實推進產業集聚、市場提升、龍頭培育、節能減排等工程,加快推進紡織產業集中升級。把印染產業集聚升級作為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突破口,按照集聚整合、控量提質、節能減排的要求,通過多種途徑使單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排放年均下降3.5%,真正打造中國綠色印染研發基地。優化市場管理服務,強化市場宣傳推介,加快建設網上輕紡城,進一步推進市場集成發展。竭力推進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工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關聯度高、帶動力強、支撐作用明顯的創新龍頭企業。四是以紡織產業基地和園區為平臺,完善創意產業激勵政策,吸引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和設計人才集聚,舉辦各類比賽和論壇,為創意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強化品牌建設 江蘇省金壇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周慶
金壇作為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名城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紡織服裝業已經成為金壇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市擁有近460家服裝企業。2010年實現工業產值180億元,銷售168億元,一半以上銷往國外市場。金壇已初步形成了紡織、印染、成衣、物流、貿易為一體的產業集群,產品遠銷日韓、歐美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十二五期間,金壇將以創建中國服裝產業名稱為目標,充分利用紡織服裝幾十年積累的基礎優勢,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
鼓勵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堅定不移的推進服裝產業由低端競爭向創新競爭轉變;鼓勵企業強化品牌意識,堅定不移的推進服裝產業從成本導向型向價值創造型轉變,向內需要增長,以自主品牌打天下。現有的自主品牌,比如博斯曼等,都在迅速成長,但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還比較小,因此,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是金壇十二五期間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政府將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手段,鼓勵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率先發展,以此帶動和也許更多的企業走品牌發展之路,與此同時計劃建設一個自主品牌的孵化基地,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條件,鼓勵有創意有技術的中小服裝企業,以較低的成本創建自己的品牌,并最終做大做強。
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羅宏
宿州市位于安徽北方,在江蘇、山東和河南交界地,是重要的商品糧和商品棉基地,2010年棉花種植面積60萬畝,此外還有麻、桑蠶的種植。截止到到去年年底,宿州規模以上的紡織服裝企業109家,40萬紗錠的生產能力。同經濟發展比較高的地區相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對于一個走農業向工業發展的城市來說,紡織服裝業應該是宿州市未來的重要選擇。
對于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宿州市將主動出擊承接產業轉移,未來五年,宿州市紡織服裝產業規模定位在500億元以上,對于產品升級,宿州市目前的紡織服裝行業主要是以棉紗和布料為主,未來紗和布要向高端和功能化升級。此外,產業鏈延伸也是宿州市未來發展的重點,將產業鏈終端延伸到服裝產業,目前宿州市服裝品牌還比較比較少,多以代工為主。為此,下一步宿州市也將開始品牌塑造,總體思路為“從引進到培育”,先引進整體的品牌服裝企業落戶宿州,在引進的過程中做自主的品牌道路,內外并行。與此同時,宿州市正計劃規劃中國中部紡織服裝產業城,我國中部地區尚缺少一個規模比較大的紡織服裝基地,宿州此舉旨為承接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創新引領泳裝產業新發展 遼寧省興城市副市長 王建華
興城位于渤海遼東彎西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溫泉之城,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泳裝名城,興城的泳裝產業發展是與海邊旅游相伴而生的,從八十年代起步,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手工作坊到現代化工廠,從地產地銷到走向全球,從無品無名到泳裝名城,目前形成了加工企業350戶,年銷售收入50億元,形成了以泳裝為主導的沙灘服、健美服等多品種為一體的泳裝系列服飾。
2010年9月5日,國家紡織工業協會授予興城中國泳裝名城的稱號,未來興城將用創新的思維引領行業實現新的跨越。一是在打造品牌上實現創新,圍繞打造名城、名企、名品、名人方面打造品牌,以產業為依托辦節會,以節會提升形象。力爭三到五年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提高泳裝產品的價值,實現產品質的提升。二是在為產業服務上實現創新。我們聯合成立了一個專業公司,政府提供鼓勵,減免稅費,企業出資五億,吸引了北京、香港等專業公司,平臺公司設計了十大功能,設計研發、展覽展示、批零銷售、倉促物流、信息咨詢、培訓交流等等。三是在整合生產要素上實現創新,要想實現產業做強,必須對生產要素進行新的整合,政府要對現有泳裝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再建園區二期,同時提供更優惠的政策。四是在培養人才上實現創新,突破現在人才本土化格局,引進智力引進人才,提升企業家隊伍水平。
產業與生態兼顧 江蘇省高淳縣縣委常委林武平
去年11月,我國首個“國際慢城”桂冠花落高淳縣椏溪鎮,高淳成為我國第一個“國際慢城”。高淳生態資源富集,景色自然天成,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產業與生態兼顧的特色發展之路,是這個宜居城市的最終目標。
高淳紡織服裝產業轉型要在技術創新中實現提檔升級,高淳積極推動品牌戰略,積極推動和波司登等龍頭企業開展合作,高淳成為江蘇服裝名城,陽江鎮成為江蘇服裝名鎮。高淳縣強化政策扶持,先后出臺系列扶持意見,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構建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資本運作、創業創先的游資服務平臺,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有效促進了企業加快發展。長三角作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良機,與兄弟縣市相比,高淳無論是質還是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高淳也有著自己獨有的優勢,除了人力資源豐富,與高校建立了技術創新聯盟,與一些研究機構建立聯盟之外,高淳的崇文重商的服務優勢和產業集聚地的配套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按發言先后順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