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遭遇“用工荒”
在能源和原材料上漲的壓力下,我國紡織行業同時又面臨著招工難、勞動成本增加、資金緊張等諸多難題。有專家提出,通過管理創新、技術進步和流程再造,可在不增加勞動強度的前提下,通過生產要素重組,提高勞動生產率,破解用工難題。
“紡織工人勞動強度高,專業技能要求高,常年工作在高溫、高濕以及噪音大的環境,薪資水平卻低于其他制造業,使得紡織企業的‘用工荒’難題十分突出。”
新一代勞動力尤其是80后、90后普遍成長環境較好,面對社會多樣化的選擇,往往不愿意進入紡織廠,使得紡織企業遇到了“用工荒”、“技工荒”、工人流動率高的窘境。專家說,企業應通過改革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無效勞動的方式巧妙化解當前的“用工荒”及未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同時大大提升產品質量和勞動力待遇,增強紡織業的國際競爭力。
“僅以不斷招工的方式擴大紡織企業生產能力無異于揚湯止沸。”專家表示,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趨勢下,這種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紡織企業只有去除無效勞動、簡化工作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國內棉紡織企業用工水平相差懸殊,有些企業萬錠用工人數在150人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80人,中等水平的企業能控制在60至80人的范圍。而通過管理創新的棉紡織企業,萬錠用工則由過去的3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25人,紡織勞動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