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良:打造縫機銷售的“新王國”
人物名片:劉朝良,現年46歲,虎鹿鎮溪口人;1999年4月,創立義烏市恒通縫紉設備有限公司,2010年10月,獲中國縫紉機50強經銷商稱號;2011年10月,回鄉創業,在東陽國際縫機城設立分公司。
在氣勢恢宏的東陽國際縫機城,C館一樓1097號展廳弧形外墻上,“一線科技,盛裝天下”“大和縫機,技術超一流”等一塊塊款式新穎的廣告牌奪人眼球,入內則可見一臺臺價格不菲的新式樣機。該展廳屬于義烏恒通縫紉設備公司東陽分公司,是回鄉創業者劉朝良投資600多萬元的精彩之作,也是其打造縫機銷售與服務“新王國”的新啟航。
從游商到坐商
面對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服裝業,1988年7月,年輕的劉朝良摒棄我市傳統的建筑業,結束工程承包,從杭州回家,在親友帶動下,轉入剛剛破土萌發的虎鹿縫配業。與同鄉人“跑刀片”不同的是,他跑得更遠、更深入。
得益于在東三省從事過建筑業,劉朝良將刀片生意做進了當地的30多家國有服裝企業。他不怕辛勞,往往每天早上5點起床,到晚上8點才入客棧休息,其間要奔波三個縣城。兩年時間,劉朝良就獲得豐厚的“第一桶金”,賺得4萬元。
“抓好商機,才會改變方向。”劉朝良說,1990年5月,在廣東進貨時,他了解到一些嵊州人學了服裝技術與管理后,抱團回鄉辦企業,就毅然結束已經做得好好的“跑刀片”生意,而是到嵊州,專心開起縫配店。
從做多到做強
在嵊州縫配生意做了8年多,根基實,客戶也多,銷售額也大,照理說劉朝良該心滿意足了。可是,他并不安分,而將目光瞄向了波推浪涌的義烏大市場。劉朝良說,義烏大市場連接著大客戶、大品牌,他只有與之主動對接,才能做強事業。
于是,劉朝良將嵊州店關停,來到義烏新購置店面,開始第三次創業。在這里,他與他的恒通縫紉機銷售團隊以服務帶動業務,以業務提升服務,企業快速擴張。劉朝良介紹說,開始時,一些經銷商坐等客戶送機器來維修,而他們則是組織技術人員,送售后服務到企業車間。因而,在人員配置上,維修技術員占恒通公司一半以上。
除了贏在服務外,恒通公司贏在品牌方面,積極與“中國杰克” “臺灣名匠”“日本大和”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代理銷售業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縫機。在這些大企業的引領下,恒通公司業務實現“撐竿跳”,去年10月劉朝良被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評為50強經銷商。
去年4月,欣聞我市創辦縫機城,劉朝良借機回鄉創業,并將義烏的生意悉數交給妻子打理。“縫機城這個市場一定會興旺起來,經銷商也會收獲豐碩的果實!”15日上午,在結束采訪時,劉朝良信心滿懷地說。據悉,恒通東陽分公司已經成立快速服務隊,將為客戶做好售前、售中、售后一條龍等更高附加值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