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牌加工非發展目標——服企“走出去”:跨國融入世界
- 贊 0贊 0
- 踩 0踩 0
-
-
- 確定
- 1阮積祥:疫情催生對工業縫紉機的需求 機會大于威脅
- 2富山的“一針一線”都成為數據
- 3讓縫紉的快樂不斷線!
- 4中捷為全體員工健康大護航!
- 5阮積祥出席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并演講
- 6W20步進羅拉車的十八般武藝
- 7杰克“野狼團”徒步登山,練體魄,強意志
- 8縫紉機上的這些按鈕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 9協會調研寧波、東陽、吳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業
- 10東部產業園2020年全國部分優秀經銷商代表領袖故
首站告捷!全國縫制機械維修職業技
“低成本”競爭已經不是時代趨勢,貼牌加工更非未來發展的目標,中國服裝業已經進入跨國時代
國家崛起,也造就了走出國門,打造國際品牌的機會!如何引進來,走出去?當中的策略、模式與經驗定必引起業界的關注!” ——“跨國的力量”引言人、 IFB國際時裝品牌發展管理中心總裁 王翔生
演講嘉賓
卞向陽 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渡部昭二 L’inc SA 公司顧問
杜建華 聯想集團副總裁
錢茂賓 迪卡儂北京地區總經理
總結人
吳志澤 報喜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談到“跨國企業”,人們想到的通常是“能源”、“電信”、“家電”、“IT”等,而說到“服裝”,似乎不在一般的考量之列。例如《中國企業家》公布的《2011年度中國企業國際化指數榜》,上榜的服裝類企業只有哈杉鞋業和好孩子,僅占4%的份額。
其實,從若干年前開始,中國服裝企業就開始了跨國運作,并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雅戈爾、波司登、南山集團,通過并購跨國公司的銷售渠道,實現“借力打力”;杉杉的跨國之道,先是運作國際品牌,然后通過與世界五百強企業伊藤忠合作實現自己跨國經營目標,也是一種“借力打力”;紅豆通過在海外建立工業園,使得跨國之路更加務實,同時,路途也更加漫長;舒朗是通過在國外建立設計中心,把握最新的時尚脈搏;而名不見經傳的哈杉鞋業,則通過自己的實踐,走出了一條中小企業的國際化之路。
最初的跨國之路,始于對于國外品牌的收購,影響最大的是兩年前的“皮爾卡丹收購案”。對此,業內叫好者有之,“像皮爾卡丹這樣的國際知名品牌,正是我國企業所缺少的。因此直接購買許可,拿來使用是一個捷徑。”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吳大洋教授這樣認為。
然而,更多理智的聲音發出質疑,“收購品牌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真正的國際大牌不會賣給中國,阿瑪尼這樣的品牌是絕對不會被中國人收購走的。其次,上海中服收購皮爾卡丹不算什么大事,皮爾卡丹已經是外強中干,品牌價值和附加值都非常衰弱,已經成為腐朽、衰老的象征。
與其單純收購一個洋品牌來拼殺原本已經白熱化的國內市場,倒不如通過收購渠道進入全球市場,正如像雅戈爾所做的那樣。
2007年11月6日,雅戈爾與美國Kellwood Company及其全資子公司Kellwood Asia Limited簽訂三方《股權購買協議》,收購其子公司新馬公司100%股權,總計出資額1.2億美元。
通過這一并購,雅戈爾將獲得新馬集團分布在斯里蘭卡、菲律賓和中國廣東、吉林、深圳等地的十四家生產基地,包括POLO、Calvin Klein在內的二十多個品牌的ODM加工業務,擁有Nautica、Perry Ellis等五個授權許可品牌,以及一個具有數十年國際品牌管理和設計經驗的優秀團隊,一個通達包括美國數百家百貨公司銷售網點在內的銷售渠道,一個保證這些貨品順暢流入這個百貨公司的強大的各級物流系統。
中國動向也是通過并購,邁出自己的跨國經營第一步。
2008年5月,中國動向收購日本Phenix的91%股權。Phenix旗下擁有包括全球滑雪及戶外運動服裝品牌Phenix,滑雪板運動服裝品牌X-NIX,休閑品牌Inhabitant,不過最符合中國動向胃口的是,它擁有Kappa在日本市場的品牌所有權和永久經營權。
[1] [2]
共0條評論
熱點新聞
視覺焦點
紡織服裝業,內需潛力如何釋放?
疫情,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習慣
阮積祥:疫情催生對工業縫紉機的需
富山的“一針一線”都成為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