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11 “創新”貫穿主線
“在CISMA2011上,我看到了縫制機械企業近兩年來創新發展的成果,在技術上的進步,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各有特色,特別是中小企業技術實力的進步讓人印象深刻,很明顯中國品牌的地位和影響都得到了加強。”談及對2011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的感受時,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何燁對記者如是說。
9月30日,為期4天的2011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2011)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落幕。作為世界縫制機械行業的盛宴,有著行業“晴雨表”、“風向標”之稱的CISMA2011在行業身處后金融危機時代和產業結構升級調整背景下舉行,其意義是如此之不同和重要。
以“質量·效益·綠色”為主題的CISMA2011,揭示了行業正在由規模擴張、資源消耗型生產,轉向以“質量、效益、綠色”為特征的新發展模式。而在“質量·效益·綠色”其中,“創新”這一關鍵詞始終貫穿在行業發展的主題線條中。
整機企業:專業化or整體化
在接受采訪時,何燁指出:“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行業創新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基本具備與國際知名企業在同一平臺競爭的實力,產業結構與贏利水平具備支撐行業健康發展的能力,行業實現向世界縫機強國邁出關鍵第一步的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國縫機業持續發展情況,尤其是在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兩方面,在CISMA2011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的鼎盛發展,到2009年前后行業“寒冬”,再到如今全行業蓬勃發展,不只是經濟運行周期的跌宕起伏,更是中國縫機業的一次積淀與歷練。通過這次起伏,很多縫機企業深知,“跟隨仿制”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今后要向研發要成績、向科技要利潤。于是在兩年前行業轉型期中,甚至更早,一些企業就加大研發投入,開始自主科技創新。
此次CISMA展上,很多企業帶來精心準備的科研成果,許多產品還是行業“‘十一五’科技進步獎”的明星產品。
在CISMA2011主要設置整機企業的W1-W4館,記者看到許多企業改變了以往參展單一的以機型類別分類作為設備展示的唯一標準,不少企業按服裝品類流水線配置,或相關生產工藝工序為分類進行系列產品展示。這樣不僅使企業容易安排陳列,展位設計更加簡潔、大方,而且更可方便不同需求的專業觀眾“按需索機”。W1-W4館柔性生產線的完美展示,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企業在技術創新之后的產品結構調整。
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仁舜介紹:“隨著服裝業用工方式的轉變,市場對高效、節能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需求進一步增長,產品結構和質量將成為決勝市場的關鍵。因此中捷認為,節能、環保的直驅化技術無疑是今后縫機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因此一直致力于機電一體化產品和高端產品的技術研發,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全系列產品的直驅化。”
除了中捷、上工等大型骨干企業之外,許多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技術特色、研發側重點、資金實力等方面原因,在產品結構調整中無法做全做大,因而選擇了“做精、做專、做特色”的專業化發展道路,主打的技術創新機型產品同樣在本屆CISMA上大放異彩。
如上海貴衣縫紉設備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自動化縫制工作站、全新電子花樣機等產品受到專業觀眾的青睞;上海富山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連續在兩屆CISMA上發布的多款該公司研發,具有高集成機電一體化技術特點的智能化直驅自動切線超高速包縫機等產品,同樣獲得了市場和專業觀眾的好評;浙江佳島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的JR9200直驅高速自動切線平縫機的技術也不斷創新突破,實現了節能、高效、綠色環保。
成為“服裝機械設備一體化方案供應商”,這也許在前幾年會被人們認為是企業宣傳而炒作的概念。如今,“服裝機械整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不是口號,更不是概念炒作,通過資源整合等系列手段,縫機企業在這條創新發展的路上不斷前行。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面對國內外兩個市場時,我國縫機企業在利用資源整合手段進行整合重組、做大做強方面不斷提速,積極探索。杰克收購德國艾斯特奔馬和拓卡,上工與中捷展開戰略合作,寧波韻升收購日興電機,中捷收購大宇等,這一系列的資源整合行動,不僅預示著行業大企業集團競爭時代的到來,以技術、品牌、資源等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將進一步升級。
當然,拋開競爭不談,資源整合的結果同樣使企業、行業受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