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創牌大企業賣文化 服企轉型持續陣痛
在寧波,當許多“出口轉內銷”的中小服裝企業還在為如何創品牌頭疼的時候,像雅戈爾、太平鳥、雷蒙等奠定了品牌基礎的的大企業卻已經在把服裝消費上升成為文化消費。
10月19~23日,寧波舉辦了第十五屆國際服裝節,雅戈爾等眾多本土服裝品牌悉數參展,再次亮出了“寧波裝”的名片。記者在服裝節現場看到,作為寧波的服裝業大佬,雅戈爾的展臺占據了1號館的半壁江山,旗下的六個品牌也各自亮相。與此同時,今年的服裝節還吸引了不少“出口轉內銷”的中小服裝企業,其中不少企業也是首次參加這樣的服裝展,希望能借此機會為打開內銷渠道尋找商機。
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匯率變動等市場“倒逼”下,寧波服裝企業紛紛走向了“出口轉內銷”的道路。不過,轉型之路并非坦途。對許多寧波中小服裝企業而言,雖然制造生產環節不成問題,但如何打響品牌、解決終端零售問題等無疑是當前轉型之路上最為重要的事情。相比之下,許多大型服裝企業由于先行走上了自主品牌道路,在打開內銷市場上則顯得更為從容。
中小服裝企業轉型路艱借道電商拓展渠道
寧波海曙戈美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做了多年外貿加工的小型服裝企業,隨著貿易環境的變化,這家企業現在不得不轉而投向國內市場。
“以前做貼牌加工,我們的利潤大概能有15%左右,但是現在原材料成本在增加,用工成本也在增加,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國外現在又有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已經很難再做下去了。”海曙戈美的采購經理許小姐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的采訪時說,相比之下,國內市場需求大,利潤空間也更為可觀。
為了逐步開拓內銷市場,這家公司參加了剛剛舉辦的寧波第十五屆國際服裝節,這也是這家公司首次參加國內的服裝節。不過,參展效果似乎并不十分理想。
“來展位上的大多是市民,也有很多尋找代工企業的,采購商并不多。”許小姐說,公司現在也在積極地跟一些貿易公司進行接觸,希望能盡快地拓展內銷渠道。與海曙戈美公司一樣,奉化的帆盛嘉業服飾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準備逐步轉向內銷的外貿加工企業。這家有著22年歷史的針織企業,年產量能達到500萬件。
“現在做外貿,利潤能達到5%就不錯了。成本不斷在漲,但是國外采購商給的價錢非但不漲,還一直想要壓低價格。”帆盛嘉業的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在當前的貿易環境下,繼續做外貿舉步維艱,公司只能試著開始做內銷,目前已經在網上開了店鋪。
在外貿環境的惡化和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越來越多類似海曙戈美和繁盛嘉業這樣的中小服裝企業被迫從外貿轉向內銷。對這些企業而言,如何培育自己的品牌,在設計、終端銷售等環節上迅速彌補不足,已經成為了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
雖然當前很多企業都開始組建了自己的設計隊伍,但是相對而言,銷售渠道的建設成本則更為巨大。為了避免前期的投資失敗,很多企業開始借助電子商務的優勢,開起了網上店鋪。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服裝行業開展電子商務存在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來獲取利潤的“天然優勢”。隨著服裝企業加速了電子商務的步伐,目前僅淘寶上就有超過5000家服裝企業通過不同形式開展網上直銷。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