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反傾銷”惡戰終完美落幕
5年來,深陷歐盟反傾銷漩渦的中國鞋企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WTO的裁定加上鞋企此前不間斷的訴訟,中國正在以自信的姿態適用國際貿易法規,以抗衡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不合理制裁。
10月28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一份專家組報告在浙江、廣東、福建等地迅速蔓延。無論是鞋企,還是相關產業協會,都為這份“認定歐盟對中國產皮鞋征收反傾銷稅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裁決興奮不已。
以奧康公司為樣本,對于該公司及其代理律師蒲凌塵、協會及政府部門來說,這場由皮鞋引發的國際官司,就像一場馬拉松,漫長且令人疲憊。5年來,中國皮鞋業深陷歐盟反傾銷的漩渦,自從決定反擊的那一天起,來自歐盟的各種調查資料就一疊疊隔空傳來,龐大的調查工作幾乎挑戰到每位當事者的極限。
抗辯:奔走于歐洲
歐盟與中國鞋的“交惡”始于2005年7月。當時,歐盟認為在當地市場上占有較大比例的中國皮鞋可能存在低價傾銷行為,給歐盟當地皮鞋業的發展帶來了損害,進而決定對中國皮鞋開始反傾銷案調查。
實質性舉動發生在2006年4月7日。那天,歐盟宣布以“臨時性反傾銷稅”的形式暫時遏制中國皮鞋的進口,按照歐盟反傾銷法的規定,這一措施為期半年。
最大貿易伙伴的抵觸令中國鞋企開始不安起來。他們發現,帶給他們嚴峻挑戰的,不僅僅是全球金融海嘯引起的訂單縮水,更是國際貿易伙伴施加的看得見的強勁壓力。
“當時中國鞋企的反應有兩種,一種是能提出問題的:為什么說我傾銷?我自己有利潤而且我價格不低啊;一種是完全懵了的,提不出任何問題,心想放棄得了。”蒲凌塵告訴記者。
各鞋企的思想開始激烈碰撞。積極者如奧康公司開始思索,可否以集體的協同和集體的智慧打破歐盟敵意的堅冰?
與此同時,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開始在商務部的支持下號召鞋企組成抗辯團。畢竟,在對抗中求生存之道,好過坐以待斃。奧康鞋業等幾十家鞋企陸續加入抗辯團。抱團后,更有勇氣面對未知。
5月初,抗辯團赴歐盟布魯塞爾參加聽證“對華鞋產品反傾銷聽證會”。這意味著,中方開始直面這場國際貿易糾紛。
會上,奧康代表中國鞋企發表觀點,強調中國皮鞋出口歐盟的價格很高,根本不構成傾銷,并直言“這是歐盟貿易委員會為保護本國產業而作出的一項不公平的決定”。
會場上歐盟代表一片唏噓。
腳步自那時開始就未停歇。幾天后,百家鞋企齊聚一堂,就歐盟反傾銷再談對策,并形成抗議歐盟鞋類反傾銷宣言《重慶宣言》。中國鞋業應對歐盟反傾銷的決心進一步彰顯。
“我們還盡量去參加歐盟各國的相關活動,比如西班牙的,趁機在會上表達反傾銷稅對中歐均不利,希望爭取到歐盟內部一些國家的支持。”2006年6月15日,受歐盟鞋業聯合會主席卡爾沃的邀請,奧康鞋業董事長王振滔以中國制鞋企業代表的身份去西班牙阿里肯特市參加鞋業論壇,此舉曾被視為中國鞋企發出聲音的大好機會。
起訴歐委會:亮劍歐盟法院
從噤若寒蟬到殫精竭慮,百家中國鞋企走上求突破之路后,已然決定不回頭。
未料,歐盟內部部分敵視的情緒還是強行宣泄出來。2006年10月7日,歐盟正式啟動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統一征收16.5%的反傾銷稅,措施期限為兩年。
1200多家中國鞋企在歐洲市場的大門徹底被關閉。
反傾銷措施的威力立竿見影。“在歐盟正式征收反傾銷稅的第二個月,溫州對歐盟出口皮鞋類產品共430個批次、243.78萬雙、出口額2147.09萬美元,比與2005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32.71%、37.80%和19.80%。而從2006年第四季度開始,很多中小制鞋企業就已經接不到訂單了。”溫州一鞋企老板告訴記者。
那就打官司吧。
“如果一味地默認、忍讓,歐盟可能會變本加厲,那時中國鞋企的出口將更加困難。”王振滔覺得,再幽暗的路,也總要有個盡頭,必須竭盡一切途徑爭取曙光。
“反傾銷第一律師”蒲凌塵由此被推上前臺,作為奧康的代理律師,蒲凌塵開啟了他5年的奔走之路。
“從實體上分析,就"損害認定"而言,歐盟貿易委員會的決定不符合WTO法規,也不符合本國反傾銷法的規定。”蒲凌塵認為這場官司可以打。
2006年12月28日,奧康、泰馬、金履及新生港元、萬邦5家企業正式將起訴材料遞交至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法院。
“正式受理訴訟請求,只是漫長訴訟的開始。”蒲凌塵講述,在啟動訴訟程序之后,歐盟委員會和中方企業將依次進行兩輪書面答辯,結束后,還有一輪口頭答辯,最后再由歐盟法院在此基礎上作出裁決。答辯主要以書面為主,各方每輪的書面答辯時間應該在3至5個月之間。預計,一套程序下來,總的時間可能在兩年左右。
業界的顧慮接踵而來:“兩年的官司還沒打完,征稅時間可能就已經結束了。”更有廠家認為,這是一場看似沒有結果或已經注定“虧”了的官司。
但是,歐盟國家開始聽到中國企業在法庭上發出的聲音。這一聲音,是維權的渴望和不屈的抗爭。
備戰“日落復審”
轉眼兩年過去,蒲凌塵已記不清楚飛往歐洲多少次,訴訟尚未有果。
2008年10月,歐盟對中國皮鞋反傾銷稅措施到期之時,歐盟貿易委員會又亮出一面“日落復審”大旗。
“"日落復審"是歐盟貿易委員會在反傾銷到期后進行的一種復審程序,根據復審結果再表決通過是取消還是繼續征收反傾銷稅,期限是12個月到15個月,復審期間反傾銷稅依然征收。”蒲凌塵解釋。
中國鞋企內部再次躁動起來。“想不到啊,這歐盟怎么那么多招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廣州爾泰鞋業總經理韓玉鑫回憶。
嚴峻的現狀不容中國鞋企顧影自憐。
在浙江、廣東以及福建三大制鞋基地,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先后召開應對協調會,呼吁鞋企全力以赴積極應訴。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局長周小燕鼓勁說,浙江、廣東、福建等地中國鞋企要集體行動、步調一致,以防“日落復審”后再次陷入被動。
“在各方倡導下,2008年10月抽樣表提交截止日期前,全國共有60多家鞋企提交材料申請參加抽樣調查程序。”蒲凌塵回憶。
按照程序,歐盟貿易委員會從中抽樣進行進一步調查。
11月7日,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收到歐盟的“日落復審”抽樣名單函件,7家鞋企浙江奧康、福建建樂、廣東裕元工業、番禺創信、華堅、通佳、佛山南海金履被抽中,成為歐盟全面程序的調查和實地核查對象,并被要求作書面答辯。
“公司10月30日就收到歐盟委員會的郵件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越南產特定種類皮鞋的反傾銷的調查表。”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有關人士透露,調查表相當嚴格,多達80頁,幾乎涵蓋了公司對歐盟出口的各環節,調查機關規定抽樣企業必須在12月8日前提交該表格。
沒有人敢掉以輕心,集體抗辯的“統一戰線”開始進一步形成。在國內,閩浙粵三地四協會(中國輕工進出口商會、中國皮革協會、溫州市鞋革協會、廣東鞋業反傾銷聯盟)聯合起來奔赴歐盟參加第一次聽證會,代表中國皮鞋企業進行產業“無損害抗辯”;在國外,歐洲兩家律師事務所也被統一聘請為代理人,配合國內共同完成抗辯工作。
2008年12月2日,7家應訴抽樣的企業將反傾銷調查表的數據、論點正式提交到歐盟貿易委員會。
2009年1月9日,歐盟貿易委員會調查官踏上北京的首都機場,開始對七家中國企業進行實地核查。奧康外貿業務員李海軍記得很清楚,寒冷的冬季早晨,他起得很早,去機場迎接“國際友人”。
按照程序,歐盟官員將帶著在中國獲取的實地核查情況回到本國做匯總、分析和評議工作。同時,他們對歐盟當地進口商和起訴的產業也將展開實地核查。兩個月后,也就是2009年3月初,綜合性的匯總數據和評議結果將出爐,中歐第二次聽證會將以此為依據召開。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