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自有后來人
被稱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發源于蘇州吳縣一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帶著這些疑惑,記者不久前來到因被稱為“繡市”而揚名四海的蘇繡一條街——蘇州鎮湖繡館街,尋訪蘇繡傳人,品味蘇繡技藝。
被稱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發源于蘇州吳縣一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有關史料記載,自宋代以后,蘇州刺繡之技已十分興盛,工藝也日臻成熟。農村“家家養蠶,戶戶刺繡”,足見蘇州刺繡之興盛的景象。而如今,蘇州蘇繡還如此興盛嗎?它的傳人至今怎么樣?帶著這些疑惑,記者不久前來到因被稱為“繡市”而揚名四海的蘇繡一條街——蘇州鎮湖繡館街,尋訪蘇繡傳人,品味蘇繡技藝。
在街口,記者巧遇鎮湖區黨委副書記張梁生,他告訴記者,由鎮湖刺繡大師姚建萍領銜制作的兩幅蘇繡作品《富春山居圖》和《世紀和平——百鴿圖》已于10月17日在天津文交所上市。他說,這是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非遺產品,開創了我國非遺產品入主金融市場的先河。
據了解,今年8月初,《富春山居圖》和《世紀和平——百鴿圖》兩幅作品通過了天津文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的嚴格審核,并于9月26日分別成功發售3300萬份和2600萬份。由于作品認購中簽率較低(11%左右),1元一股的股份,最終以1.15元一股發行,為此兩幅作品發售總價格高達6785萬元,這是迄今為止蘇繡作品達到的最高成交金額。其中,姚建萍本人保留發售總數量15.6%的份額;發售代理商先行認購5.2%;剩余79.2%份額向投資人發售。此外,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協會日前已與天津文交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接待記者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梁雪芳是清華大學的訪問學者,她的作品多次獲國際、國內大獎,現任蘇州市鎮湖繡品廠藝術總監。我們應邀到她的工作室參觀。她告訴記者,目前蘇州鎮湖區有繡娘8000多名,整條繡館街遍布大大小小上百家繡館或工作室。在她的工作室,記者見到了梁雪芳的母親——一位已有85歲高齡、至今仍然在做繡品的老人。老人說,自己一天不摸繡針就渾身不自在,非要繡上幾針才能吃得香、睡得著。說完,老人帶上老花鏡,坐在繡臺前,拿起繡花針,開始一針一線地繡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纖維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的梁雪芳,2009年與清華美院共同建立了織繡創新中心,并與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建立了刺繡藝術實訓基地。多年來,她致力于繼承發揚蘇繡傳統技藝、針法,并不斷總結創新蘇繡技藝精華。在發揚光大蘇繡藝術真諦方面頗有造詣,她將蘇繡針法中的壓瓣、出邊、藏針等針法做了大膽的創新,增加了十幾種新的針法,并把蘇繡針法概況為“平齊細密,勻順和光”8個字,推崇蘇繡的“柔、神、貴、彩”風格。
高級工藝美術師陳英華是記者見到的另一位蘇繡傳人。她自幼喜愛家鄉的刺繡藝術,并從師刺繡大師的指導。二十幾年來,她以針代筆,創作了大量的蘇繡藝術珍品。其中,復制故宮乾隆花園倦勤齋門窗隔扇雙面繡260幅作品,成為她事業的巔峰。陳英華擅長用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等技法創作人物肖像,我們在她的工作室看到,古代先師、當代偉人都是她創作的對象。《新加坡前總理肖像》被新加坡博物館收藏、《包公》被合肥市包公祠收藏……最令人稱奇的,是她于2008年創作的被內蒙古博物館收藏的作品《米珠龍袍》,該幅作品用4萬顆比米粒還小的太湖淡水珠繡制而成,共耗時6個月。在明黃真絲蘇庫緞面料上,用五彩絲線,穿米粒珍珠,表現行龍飛翔行走的姿態,其逼真的藝術效果真是讓人嘆為觀止。據說,這件作品價值約60萬元人民幣。
蘇州市鎮湖蘇繡館一條街,作為蘇繡的地標性建筑,在建立刺繡藝術品市場,承載推動刺繡文化產業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并為鎮湖刺繡的精品化、高端化發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該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虞美華對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產業近期要做的幾件事做了闡述,她說,下一步我們將緊緊抓住鎮湖刺繡發售上市的良好契機,圍繞刺繡產業的整體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計劃在11月初舉辦第四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暨第八屆蘇州市民間藝術節;二是籌備成立鎮湖蘇繡發展研究中心,召開“錦繡鎮湖”——蘇繡文化高峰論壇;三是進一步推動鎮湖刺繡作品科技創新,努力加強版權交易平臺建設和刺繡作品版權保護,并爭取上級質監部門盡快通過刺繡質量標準審核并出臺;四是通過校地合作等方式,建立工藝美術教育及行業培訓體系,扶持培養一批科班繡娘人才,并利用刺繡藝術節契機,舉辦江蘇省藝博杯“新人新秀”大賽,為廣大鎮湖繡娘提供施展繡技的舞臺,鼓勵年輕繡娘人才脫穎而出。
蘇繡自有后來人。我們相信,這門古老的藝術會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