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起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我國的縫紉機產業造成了重創。經過危機的歷練,縫紉機企業變得更加成熟, 能夠理性、務實地規劃未來的發展。他們或做大做強,或做專做精,或許這才是中國縫機企業未來的方向。
作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縫制設備生產基地,60余年來專注于工業縫紉機研發、生產的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現已形成西安、臨潼、菀坪三大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80萬臺。
經過6 0 多年的技術積累, 公司在工業縫紉機主業上已形成龐大的產品家族,包括高速單針平縫機、高速雙針平縫機、高速繃縫機、高速包縫機、特種縫紉機、自動縫制單元等300多個系列品種,全面滿足針織、服裝、箱包等縫制過程的多層次需求。基于全球化的技術、人才平臺,標準股份始終將自己置于不斷創新的姿態。上個世紀8 0 年代開始, 公司與日本、德國、意大利等企業開展多層次的合作,逐漸從借鑒走向自主創新,在較長的一個階段成為競爭的領先者。2009年,西安標準歐洲有限公司落座德國凱澤斯勞滕, 成為公司面向歐洲非洲市場的高端技術研發中心、差異化產品制造中心、營銷中心和客戶服務中心,為公司注入尖端與嚴謹的新元素,從而給客戶帶來新的價值。
2011年5月,IBM實施的基于Oracle架構的ERP正式上線,給公司的順利發展進一步夯實基礎。
挺過金融危機 找到三條路徑
從2007年下半年,縫紉機中下游行業早早就進入金融危機。2008年,“標準”新一任董事長李廣暉,臨危上任。如何在外部環境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挺過去,并且使企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好?是他上任后,一直思考的問題。最終,他還是認為,企業還得把主業做好,主業做不好就沒有立足點。或許公司還需要做一些多元化的產業,要拓展其它的事業,但這些都可以放一放再說。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產業振作起來,經過分析, 找到了三條實現的路徑。
第一,必須搞技術創新,基于用戶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在金融危機之前國內縫紉機行業都是在學日本、德國的技術,已經走過了模仿的階段。同時下游的客戶——服裝工廠也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客觀的環境要求“標準”必須做好、做強技術創新。
財務專業出身的李廣暉董事長提出一句話,做縫紉機的最高境界是不做縫紉機!他認為,縫制設備的研發方向,不是研究產品本身,而是看用戶要怎么用這個產品,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研發更多的是創意,而不是繪圖。公司派研發人員到服裝工廠去調研、去跟服裝設計師討論、溝通。比如今年流行什么面料,這種面料會設計成什么樣的款式,做工的工藝上有什么要求。掌握了這些信息,就能設計出合適的縫紉機來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第二,基于品牌差異化的營銷能力的提升。網絡和全球化成為新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兩個變革的因素,尤其由于網絡的發展,使信息交流變得便捷和透明。而縫紉機行業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因此要樹立品牌,需要把企業文化里很多優秀的東西提煉出來。這個品牌所代表的,所賦予的價值觀是什么,品牌訴求是什么,需要反映出來。產品同質化不要緊,通過品牌的差異化,在市場上可以樹立公司形象。通過贊助全國縫制設備職業技能大賽,“標準”成功地實現了品牌的再升值。
第三,縫紉機行業是高度競爭性行業,還必須建立快速的反應機制。因此,“標準”選擇做ERP。
適應政策 引導市場
近些年,國家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關注和政策直接影響到服裝加工業,服裝加工業以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最容易成功的途徑,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原材料也相對便宜。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些地區,如廣東在五六年前已經開始提出 “騰籠換鳥”。要把服裝制造請出去,把高科技產業引進來。這樣使得廣東地區的服裝加工受到影響。同樣,這對縫紉機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變數。為應對這種變化,標準公司副總經理朱寅表示,在銷售方面,標準股份采用了兩種方法應對。一是平縫機向電腦機轉移。因為電腦控制的縫紉機比普通的縫紉機效率要提高30%,個別工藝會提高的幅度更大,“直驅”縫紉機,可以在節電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二是要密切關注前沿的一些瓶頸工藝,像現在的“開袋機”、“花樣機”等等,完全符合服裝廠的需求,對服裝加工工藝和產品質量的改善也會有大的貢獻。
朱寅表示,目前在服裝加工業,小批量、多品種生產較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市場引導。比如,要推廣做羽絨服的“長臂機”。本來做類似門襟部位需要五道工序, 但是用“ 長臂機”一道工序就可以完成。公司現在會帶著這樣的視頻去演示和銷售,讓服裝制造商體會到可以從中提高效率。同時公司也要求一線的銷售人員多把服裝制造商的需求傳遞回來,然后跟研發人員配合研發。
上ERP就是為了解決基本問題
今年5月,ERP在“標準”正式上線運行。剛開始的兩個月,公司員工不適應,因為原來的工作方式,只需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在ERP平臺上不行,因為不協同管理,流程是走不下去的,所以員工必須樹立起協同合作的意識,必須適應日清日結的新模式。李廣暉董事長表示,公司采用Oracle的軟件,IBM頂尖的服務,必須堅持一個原則:絕對不能搞“一國兩制”,同樣一個性質的業務在一個公司不允許有兩種處理方式。因為堅持,ERP的上線非常順利。
得到了員工們的普遍支持,也培養了一批善于學習,善于創新的員工隊伍。朱寅表示,ERP實施的效果在銷售方面主要是體現在計劃和庫存。以前一個系列產品的存量統計時間會很長,現在實時監控可以掌握哪些產品庫存到達警戒線,及時發現、及時補貨,對于降低庫存資金的占用、提高生產和銷售計劃的精確性,及時滿足用戶需求,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對于很多人說的利用ERP做決策,李廣暉董事長認為,目前,ERP解決的是公司現代管理中的基本問題,在今后的日子里,標準將挖掘他的深層次潛力,發揮他在公司經營決策中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