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杯”總冠軍爭奪戰
在2011年的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2011)上,有一片屬于“第二屆‘標準杯’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選手的舞臺。展館之間的空地上,白色玻璃房子內,來自中南、中原、華北東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西南八個分賽區的總決賽入圍者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為爭奪全國總冠軍的榮譽而戰。
始于2010年6月的第二屆“標準杯”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先后在武漢、鄭州、即墨、靖江、湖州、晉江、虎門、成都等八地舉行了分區選拔賽,耗時一年有余,總共產生了52名全國總決賽入圍者。2011年9月28日,有43名來自上述八大分賽區的總決賽選手集聚上海,走上了總冠軍爭奪戰的PK臺。
受益于首屆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的成功舉辦,第二屆‘標準杯’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大幅提高。此次參與全國總冠軍爭奪戰的總決賽選手人數是上一屆總決賽時的兩倍多。大賽組委會合理安排比賽,將總決賽的賽時設定為一天半,自9月28日上午9點開始,至次日中午結束。
在總決賽中,43名總冠軍爭奪戰參與者首選進行了“二十四強資格”的爭奪戰,他們先后面對了縫制機械理論知識、電腦平縫機故障判別與排除環節的考核。有了分賽區比賽的經驗,選手們都能駕輕就熟。盡管如此,在幾乎“二取一”的總決賽氛圍刺激下,選手們都不免緊張、謹慎。綜合前兩項考核的成績,有24名臨場發揮得更好的選手幸運地進入了下一輪的比賽。
在9月28日下午,進入第二輪比賽的24名選手分兩批又在“電腦雙針機拆裝、調試”的考核環節大展身手。雖然在分賽區比賽時,選手們也都進行過電腦雙針機的拆裝比賽,但面對總決賽賽場上心理、技能的雙重考驗,大伙兒都表現得并不輕松。在50分鐘限時比賽中,二十四強資格選手們既需要爭分奪秒又必須做到認真仔細、步步到位。于是,選手們在賽場上揮汗,CISMA的參觀者在賽場下為其鼓勁,總決賽在這個環節出現小高潮。經過心理、技能的雙重比拼,24名選手都帶著此環節比賽的成績進入第二天的“平縫機電路板故障判別”的最終較量。
9月29日上午,總冠軍爭奪戰迎來終極PK。作為新出現的比賽項目,“平縫機電路板故障判別”讓競技者們都捏了一把汗。但勇者無敵,已經走到最后環節的總冠軍爭奪者們仔細觀察,以經驗和知識,用眼力、智力、能力為自己的總決賽之行記下精彩的瞬間。大賽評委會在綜合“電腦雙針機拆裝、調試”、“平縫機電路板故障判別”兩項比賽的成績之后評出了8名表現特別優秀的選手,使之成為全國八強。其中來自西南賽區的熊舉、來自華北東北賽區的馬龍榮、來自浙江賽區的馬伯成表現更為優異,分別榮獲全國總冠軍、總亞軍以及總季軍,成為大贏家。至此,第二屆“標準杯”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圓滿落幕。
圖1 領導出席總決賽開幕式
累計兩屆,作為國家二級賽事的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已經覆蓋了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山西、甘肅、新疆、陜西、安徽、山東、東北三省、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四川、重慶、貴州等二十幾個省區,吸引超過1 700名選手報名參賽,有數百名選手獲得各級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在全國主要服裝生產基地形成了積極的影響力。
第二屆“標準杯”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雖然已經落幕,但通過大賽組委會更成熟和完善的組織,以更加貼近下游產業需求的姿態,以更佳的方式展示了行業從業人員的精神風貌、技能才干,實現了技能大賽的新突破,進一步加強了縫制機械行業與下游產業的交流互動。
另外,在本次總決賽開賽前,大賽組委會還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開賽儀式。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何燁、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人事教育部處長孟琪、成都市人事局以及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行業內其它兄弟協會的有關領導出席了總決賽開幕式并觀看選手比賽。何燁理事長和孟琪處長還在總決賽的頒獎儀式上為在首屆“標準杯”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全國輕工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的常成頒發了獎牌和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