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返鄉創業明星 創出縫紉機配件行業名牌
今年43歲的李開平是土生土長的梁平人,現在是該縣一家知名企業的董事長。他的公司年產值達4000萬元,生產工業縫紉系列設備的零輔件已成為國內縫紉機配件行業的知名品牌,并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1990年,李開平懷揣夢想,南下打工。
在深圳,他進入了一家縫紉機配件廠務工,一干就是6年。個性倔強的他,在務工中漸漸萌生出要自己創業的念頭。1996年,李開平用四處借來的20萬元資金創辦了大宇遠東精密五金制品廠,為自己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經過10年的打拼,五金制品廠從當初的小作坊發展成為規模企業。
2006年,梁平縣領導一行來到深圳,鼓勵李開平回鄉創業,并介紹了在家鄉發展企業的諸多優惠政策。
李開平心里一亮,“如今內地的投資環境大為改善,一些行業的生產成本相對于沿海有較大優勢,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明顯,而中央對重慶未來發展的定位和大力支持,使得這片土地孕育著極大的希望。”
2007年,李開平回到家鄉,投資2000萬元在梁平工業園區創辦了重慶市鵬宇五金制品有限責任公司。隨后,他把深圳的工廠舉家搬遷至梁平工業園區內,穩穩地扎下了根。
“五金制品市場很廣闊,只要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將來的發展一定可以快人一步。”經過20年來在五金市場的洗禮,李開平對市場信息、經濟環境和自己的基礎有著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
2011年,李開平的五金制品廠不斷壯大:公司占地66畝,擁有資產總額近5000多萬元,年產值達4000萬元,生產的工業縫紉系列設備零輔件已成為國內縫紉機配件行業的知名品牌,并成功進入了國際市場。
如今,當地400余名農民成為該公司員工,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夢。
“關注十佳農民工”和“十佳返鄉創業明星”
李勇:
煤海深處的好班長
十佳農民工
本報記者 王翔
今年41歲的李勇,10多年來一直從事采煤工作。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其所在采煤隊班組無一例受傷事故,職工月人均收入名列公司所有班組第一。大家都稱贊他是煤海深處農民工勤勞增收的“領頭羊”。
李勇是九龍坡區西彭鎮馬鞍村十三組村民,1995年開始從事采煤工作,曾在川煤十處當過掘進班長,到貴州六盤水搞過新井建設,積累了很多相關的經驗和技術。2005年8月,李勇回到中梁山礦業公司,在采煤二隊又干起了老行當。由于技術過硬、工作認真負責,2008年9月,李勇被提升為采煤班長。
作為管理近20個人的采煤隊班長,李勇認為,班長的威信不是靠吼出來的,得腳踏實地地干出來。擔任采煤班長以來,每接一個新采煤工作面,李勇都要提前到隊辦公室找技術員看作業圖紙,了解作業規程,提前熟悉新工作面的安全生產情況,擬定出班組管理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強化員工安全技術培訓。
每個班,他都提前40分鐘換好工作服,堅持在班前會上必講上一班安全情況和問題;必講現場主要安全措施和質量標準;必講存在的問題地點和作業人員必須注意的安全事項;必講特殊工種的崗位要求;必講當班骨干所負的安全責任和必須把握的安全環節,并同時作好班前會記錄。進班后,他首先到工作面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無嚴重安全隱患后再開工生產;班中巡視各個環節是否暢通;班后進行安全質量驗收。
他常說,當班長的就得讓員工踩著自已的腳印到工作面,下班時則自己踩著員工的腳印出井,關鍵時刻就得頂上去。去年9月,該隊所采的1491工作面收尾階段,由于眼子是上循風,煤渣和灰塵飛揚讓人睜不開眼,再加之上道角沒有多余的支架,無牽引力,容易造成支架傾斜和滄渣。班組職工有畏難情緒,李勇帶頭進入該工作面,一個人頂在最前面進行作業,激發了大家戰勝困難的信心。通過大家齊心協力,確保了該工作面的順利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