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考查鞋企現狀 樹立自身品牌意識
從八十年代到現在,三十年過去了,尤其是經過近年來市場的滌蕩,即使最為守舊的鞋企第一代領導人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把事業做大,離不開外腦支持,固步自封,只靠自己的那些人馬,絕對難以適應這個爆炸式發展的年代。
但是,外腦始終只能是外腦,它可能在某一個方面具有特長,能夠在這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但絕不是一貼可以為企業包辦一切的“太乙萬靈膏”。同時,過分推崇外腦極易引起內、外腦的不適應癥,導致外腦沒用好,內腦又罷工了。
那么,怎樣才能選擇一個合適的外腦?又如何在保證內腦正常運轉的同時,有效地“借力”外腦呢?
內腦出了什么問題?
任何一家企業,絕不會沒有目的地去找一個外腦,找外腦必然是要解決一些問題。那么,企業找外腦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就比較復雜了。
從邏輯上講,任何問題本身都不是一個孤立現象,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也肯定絕非一個,如果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只抓住一個表象,就算找再好的外腦機構,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呢?很簡單,畫一張圖,多問幾個為什么。先將制約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問題找出來,形成這張圖的頂點。
然后,將造成這個問題的幾個原因找出來,連接在這個頂點的下方,將原因按照重要程度從左至右排列,形成這張圖的第一層級。
接著再將這原因的最重要成因找出來,連接在各自的下方,同樣按各自的重要程度從左至右排列,形成這張圖的第二層級。
如此多找一些為什么,排除自已可以解決的部分、不重要的部分、非人力所能逆轉的部分,在低層級里找到對頂點影響力最大的問題。那么,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了,我們為什么要外腦的因,就找出來了。這時我們就可以從容地選擇最適合的外腦了。
配個什么樣的外腦?
如果企業找外腦,不只是為了在訂貨會上搞一堂氣氛活躍而不知所云的講座,或是搞一些前衛高端到無法實施的方案充門面的話,那么,外腦的選擇還真是一門學問。因為中國咨詢業從來就不缺乏“大師”、“宗師”、“專家”、“第一人”等等。
通過分層級抽絲剝繭的分析,對自身有了清醒的認識,那么挑選合作的外腦機構就有目標了。企業只需要把握一個原則,即只找最合適的、最專業的,不找最知名的,更不能找最貴的。
正常情況下,建議鞋企遵循以下四個步驟:首先,組織相對專業的團隊對不同外腦機構提供的合作構想、思路框架進行綜合評審。明確以下幾個要點:
1、與企業需求的適應程度,專業性強不強,是不是企業最需要的合作方;
2、思路的合理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合作過程中外腦的介入深度。
其次,對外腦機構經驗進行深度考查,確定他們曾經做過什么,效果如何,這些效果是如何取得的。通過這些的考察,我們對于將要合作的外腦機構就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可以規避在合作過程中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造成的不必要損失。同時,對于外腦機構的實力也有一定的了解,畢竟乞丐與皇帝成為朋友的概率并不高。
再次,深入了解外腦機構的客戶評價、客戶反應,這往往是最具有借鑒意義的。一個好的外腦機構的價值就體現在其客戶的實際成長,而且外腦機構的成長往往依附在客戶成長的基礎之上??蛻舻姆e極評價往往是外腦機構實力的最有力的佐證。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