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鞋企十大人事變動年終盤點
2011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的第十年。隨著鞋業國內市場以及外貿市場的穩步發展,鞋企緊跟市場趨勢,加快了人力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同時,由于國內鞋業同質化問題日益嚴重,工廠勞動力成本和生產管理成本的逐步提升,鞋企的利潤趨向刀片化,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為了適應風云變幻的消費和勞動力等市場環境,加速轉型也成了眾多鞋企的必由之路。一線品牌在重塑品牌形象,加大品牌推廣力度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成本,這都在人力資源方面對鞋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1年,國內鞋企發生了眾多的人事變動事件,哪些人事變動最值得關注,而又對企業和市場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呢?環球鞋網將為大家帶來2011年鞋企人事變動年終盤點。
1,中國動向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和執行委員會主席桑德琳辭職,陳義紅接任首席執行官,秦大中任首席運營官
關鍵詞:銷售渠道短板 零售業務 店鋪網絡
中國動向
桑德琳就任首席執行官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辭職,表明中國動向希望借助桑德琳在阿迪達斯等公司的從業經歷來彌補自身銷售渠道的短板這一目的并沒有達到,而由于中國動向業績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惡化,導致桑德琳辭職。
桑德琳辭職后,陳義紅接任首席執行官,秦大中任首席運營官,中國動向回歸陳、秦搭配的舊格局。與此同時,公司也開始集中精力彌補渠道短板。包括加強產品開發、改善零售業務管理和優化店鋪網絡等眾多新計劃能否執行到位,將是新上任兩位高管所要面對的嚴峻考驗。
2,繼原首席品牌官方世偉、首席運營官郭建新、樂途事業部總經理伍賢勇,政府及對外公共事務部總監張小巖后,公司首席產品官徐懋淳成為今年李寧第五位離職高管
關鍵詞:品牌重塑 戰略執行 組織結構優化
李寧動蕩
對于年內兩次出現較大人事變動,業界紛紛猜測或與李寧品牌重塑失敗有關。
李寧公司于去年6月份主動提出品牌重塑,推出新標“Mak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的品牌新口號。但由于大量舊標產品庫存積壓、渠道未能及時理順、市場信息溝通不暢等原因,公司訂單不升反降。 在品牌重塑失敗后,李寧公司在今年年初就提出將“在戰略執行上主動進行具有前瞻性的調整。”而對此此次人事變動,李寧公司方面稱,未來將持續配合集團的變革和戰略執行需要,對組織結構進行優化。
3,6位副總裁空降361°,孫先紅接任王加碧成為361°薪酬委員會主席
關鍵詞:集權走向分權 分工細化 聯交所 證券上市規則
六位副總裁空降361
2011年的361°,人事變動比很多企業大。除了隋健之外,今年還空降了6位副總裁,分布在制造、銷售、品牌、HR、IT、供應鏈、商品等部門。隋健此前曾任銳力體育全國人事行政副總,其他副總裁也都來自kappa、美邦、阿迪、聯合利華等知名企業。對于361°這樣的大動作,業界猜想紛紛,有的認為是從集權走向分權,因為企業做大以后,分工細化都是趨勢。
此外,王加碧終止擔任薪酬委員會主席職務,孫先紅接任,該決議于11月29日起生效。據悉,此次人事變動主要是為了符合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將于明年4月生效的修訂。
4,寶成集團突辭18名管理人員掀起波瀾
關鍵詞:訂單減少 長遠發展
寶成集團大規模辭退中層管理人員
有“鞋大王”之稱的臺灣寶成集團旗下的黃江裕成制鞋廠于10月份突然解除了18名在職中層管理人員的勞動合同。對裁員的理由,通告解釋是業務嚴重萎縮,生產經營嚴重困難。裕成制鞋廠方面證實,工廠目前訂單減少,總部決定裁員是為了符合公司長遠發展要求。
5,李寧電子商務負責人林礪離職,特步原電子商務負責人鐘濤跳槽七匹狼,鞋服企業電子商務人才競爭再起硝煙
關鍵詞:第一代電子商務人才 弱勢部門
第一代電子商務人才的新出路
電子商務在傳統企業中不是一個強勢部門,而老板都希望能迅速看到電子商務的成績。但企業內部的利益博弈讓電子商務部門在其中生存更為不易。這樣的壓力也讓不少第一代電子商務經理人無奈,離職成為找出路的選擇。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