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紡織行業經濟與未來走勢分析
-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第一屆中國學習服裝論壇,僅代表我個人對這個行業目前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和大家做一個情況的通報。我大概分幾塊:第一塊,把我們這個產業一些基本特點給做一個歸納。第二、當前我們這個行業經濟形勢,包括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走得怎么樣,今年2012年我們將會如何。第三、就是我們的未來,未來我們怎么調整,主攻方向是什么,用什么來調整。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現場進行一些互動,我非常歡迎。
說到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國家有一個定位,是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實際上我覺得應該還加上兩句話,也是高新技術應用的重要產業,當然也是時尚文化創意產業。這樣我覺得對這個產業的主體特征進行這樣一種描述,可能就更加完整和豐滿,也就是說這個產業我們從立體的角度來觀察這個產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作用和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這個產業可以說在我們國家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產業,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的資源配置是以市場配置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各種生產要素以及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圍繞著市場來進行的。
第二、它是一個非公有經濟絕對占主體地位的產業,這個產業經過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國企改革的深度變革,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比較安全體面退出了這個行業,所以從新世紀開始這個產業毫無疑問成了非國有經濟占主體,所以說在資產結構當中非國有比重已經占了97%以上,而且越是沿海地區,非國有比重越高,所以它的主體是非公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和三資企業。
第三、這個產業是一個非常完整產業鏈體系,紡織工業所有的行業我們國家全部都有,棉、毛、麻、絲、針織,產業用和服裝用,還有印染,化纖和紡機,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在我們國家全部都有,是一個上下游產業鏈相互銜接配套的產業,在中國可以說是非常完整。
第四、這個產業在我們國家的布局呈現出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集群化的發展。從生產空間布局的角度來說,這個產業很多是一種集群的方式,或者說某種產品,或者說相關的產品構成一個完整產業鏈體系,高度密集在同一個地區,從而形成了一種空間布局集群化的產業表現。據紡織工業聯合會所聯系174家紡織產業集群,大體就占了全國紡織經濟總量的40%以上,還有一些更大的產業集群,特別是地市級以上的產業集群,估計也有30-40%,所以集群占了中國紡織服裝經濟比重大約占80%,所以它是一個布局的主體。
第五、這個產業具有非常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現在我們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我們出口去年是2100億美金,今年要超過2500億美金,占國際市場份額大體是30%以上,或者是33%這么一個比重。就是說全世界30%或者三分之一的比重是中國制造,也就是說穿在身上的中國制造在世界是很有影響力,而且占有最高的市場份額。同時,我們的國際化來比較現代,除了大量出口之外,我們還有一定的進口,進口一年大體有500億美金,除了紡織品服裝之外,還有大量的纖維原料,染化料和紡織機械等相關產品,這樣為世界相關產業也提供國內市場的份額和商機,使得這個產業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構成了這個產業主要的基本特點。
下面我想講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一下當前這個行業一些經濟形勢和走勢。我們剛剛過去的2011年應該來說我們這個產業的發展從經濟運行的基本表現來看是正常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反映這個行業經濟運行的一些主要的經濟指標,比如說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的投資,社會零售,出口,還有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那么這些指標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可以說基本上都在兩位數的增長。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去年1-11月份,我們規模以上的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大概是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是27%,這個數還是不低的,大類產品的產量,化纖同比增長16%,紗同比增長13%,布同比增長14%,服裝稍微低一點,同比增長8.9%,也就是9%。所以這個增長比例應該來說從綜合起來來看還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分為一個一個季度來看,這些反映生產的指標可以說是逐季增速在回落,增長的速度在趨緩。
第二就是出口,1-11月份出口了2100多億美金,和去年的水平基本持平,同比增長是24.5%,在2011年全球經濟低迷,歐美債務危機嚴重,主要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長疲軟,發展中國家深受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且大宗商品波動不是很好的環境下,我們有這么高的出口,已經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但是我們的出口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它的出口主要是靠我們的價格水平提高而拉動的。我們的價格水平為什么在去年提高,一個是成本因素,去年各種生產要素,包括用工,包括煤電油氣等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人民幣升值,所以你的價格必須要提高,否則你做不過來。還有就是開發新產品,提高附加值而帶來價值水平的提升,所以價格的提高拉動我們的出口,價格水平的提高增速達到21%,對我們整個出口額的增長貢獻度達到了98%,這就說我們的數量出口去年的增長是很微弱的。1-10月份我們只增長了0.5%,其中服裝的出口數量只增長了0.1%,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國際市場的需求還是非常低迷的,數量的增長幾乎為零了。第二,還有一個原因,我們由于成本的因素,我們一些低端的制造,包括服裝,包括家紡,大量向周邊國家轉移。在周邊國家有一個叫孟加拉的現象,那么小的國家出口超過100億,還有越南和柬埔寨,還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像這些國家可以說承接了我們一些成本做不過來的低端產品,也占了我們一些份額,所以今年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是下降的。雖然我們出口額增長速度比較快,但主要是價格提升帶來的,但是出口的數量增長是微乎其微的。
還有一個就是內銷,內銷可以說越來越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經濟運行的主要支撐點,去年1-11月份我們衣著類零售總額增速達到24%,高于全社會同類產品的指標。我們內銷是比較旺盛的,同時在規模以上企業當中,我們內銷產值增速超過了30%,大概規模以上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只增長了14%,而內銷產值的增速超過了30%,說明內銷顯然要好于外銷。而且內銷產值所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去年1-11月份已經達到了82%,同比增長了1.6%。也就是說我們這個產業越來越依托于國內市場來支撐著我們整體的運行,我們這個產業多虧有一個非常龐大的,而且是世界級市場的支撐,否則國際市場一旦出現大的動蕩就慘了,但我們還有很好回旋的余地。所以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對我們這個產業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我們再來看看投資,包括農業和農村投資,紡織行業去年1-10月份增長了34%,這個指標超過了全社會的固定水平,新增投資是8%,意味著項目投資主要用于國家貨幣政策,還有資金的來源,在固定投資里面有一個比較可喜的現象,我們由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的勢頭依然沒有減少,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分別超過了50%,全行業是34%,東部是24%,而中西部都超過了50%,這說明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勢頭依然未減,區域形式呈現了優化的態勢。安徽成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勢頭很猛的一個區域,所以我們的投資方面還是有亮點的。
最后來看經濟效益,1-10月份我們實現了利潤規模以上企業超過了2000億人民幣,增速是29%,這個增速聽起來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我們和一季度相比,我們的利潤增長速度可以說回落了27%,也就是說我們一季度增速很高,但是到了10月份以后,這個增速出現了明顯回落。這里說的是規模以上企業,實際上中小微型企業的利潤增長水平應該來說,可能要比這個速度還要低,特別是一些沿海地區出口加工企業他們的利潤可能更薄,所以我說的這個情況還是屬于規模以上的情況。
在這里稍微做一個說明,今年規模以上企業的情況在統計口徑上有一個變化,去年是500萬以上,2011年2千萬銷售收入才可以進入規模以上,今年門檻高了,所以規模以上的企業戶數一下子少了2萬戶,留在規模以上企業效益情況相對比較好,所以我們的利潤表現還是不錯的。如果是全口徑來說,我們的利潤情況沒有這么好,所以在這里稍微做一個說明,可能來自中小微型企業和純加工企業他們深有啟發。所以大家就能看出來,第一經濟指標的表現是正常的,第二就是出現了生產、效益、增速明顯回落,尤其是出口數量的大幅度回落,這么一個運行基本特征。
這些是我們對剛剛過去的,雖然沒有完整全年的數據,基本上表現出我們在過去的一年表現了整個行業運行的情況。那么今年的情況將會怎么樣,這個可能是大家更為關心的話題。前不久我們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了解一下今年我們行業,包括大企業、中企業、小企業、微型企業,他們的感受,他們對行業走勢的一種看法,我們在進行座談,了解一下他們的一些情況。
經過前兩次會議,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大家覺得今年的情況可能比去年要嚴峻得多,尤其是上半年,為什么這么說?剛才我在說去年情況的時候,實際上我有幾個問題沒有說,去年實際上我們運行的情況基本正常,但是我們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有些可以說金融危機時期所沒有的問題,比方說我們去年遇到了一個最讓我們行業糾結的,就是棉花價格的大幅度波動,棉花價格去年3月份最高達到每噸3.1萬元,和年初相比漲了15%,和10年比漲的幅度更大。但是到了8月份,特別是9月份以后,棉花價格大幅度下跌,現在只有1.9萬元,跌了至少60%以上。
那么棉花價格的下跌,這里面的原因很多,上漲和下跌的原因很多,既有供給的問題,今年棉花豐收了,全世界都豐收,我們國家也不例外;也有需求的問題,因為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出口這一方面需求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需求有所減少。還有就是資金的問題,因為國家大幅度縮緊銀根,為了壓制通貨膨脹,所以資金普遍短缺不足,包括流動資金,也有資金炒作的問題,所以造成了棉花價格的大起大落。大家知道紡織企業普遍有一種心態,棉花越是漲價越是買進棉花,棉花價格越是往下跌,他就不收或者少買棉花。
那么棉花價格上漲的時候,我們一些好企業,一些有錢的企業吃進了大量的棉花,增加庫存,但是棉花下跌的時候,因為紗價也跟著跌,這個時候我們儲備的棉價比較高,我們用高棉價生產低價的棉紗,顯然會虧損。越是棉紗價格下跌,我們下單就下得很少,因為他期待價格還會下跌,這樣對產業鏈產生影響,再加上終端的需求和出口這一塊也有問題。這樣就使得整個行業穩定運行就出了一些問題和障礙,棉花這個問題對我們的影響很大,過去有一句老話叫成也棉花,敗也棉花。由于棉花價格這么波動,我們的這些棉紡織企業他們可能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付棉花上,他們認為把棉花做好了,比做棉紗掙錢容易得多。2010年我們棉花企業是非常有幸福感的,棉花價格大幅度上漲,棉紗也跟著大幅度上漲,甚至有的時候比棉花漲得還快。但是到2011年一下子出現大量的變化,造成了2010年掙的錢都吐了出來,有的甚至賠本。
棉花價格之所以這么波動,有體制和政策上的原因,因為現在棉花市場沒有真正和國際接軌,現在國際棉花比國內棉花現在要低大概4-5千元一噸,這么大的差價,按理說國內應該去采購國際棉花,但是需要配額,國家也不發配額。另外就是發配額,如果超配額進口還要增收稅務,這種雙重管理制度使得棉花國際和國內市場不接軌,這是很大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收儲和拋儲,像這種調控手段似乎應用的不是太好,水平不是太高,甚至還有一些商業利益在里面。對我們紡織企業來說,我們期待著是兩種,第一是接軌,第二是穩定,但是這兩點都沒有實現,所以棉花問題成為制約我們行業穩定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讓我們非常糾結的問題。
去年還有第二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問題,融資難,紡織是中小企業的汪洋大海,在銀根緊縮的時候就更難,在銀根放松的時候也很難,這個問題始終得不解決。銀行是嫌貧愛富的,紡織企業要想從銀行拿到資金確實有難度。當然還有其他的用工成本,包括要素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國際市場的低迷,雖然基本面是好的,但是增長速度確確實實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