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眾多鞋服企業開始步入“招工大戰”
“去年這時候,我們一天可以招聘二百多人,今年人太少了……”
“不知道為什么,今年來找工作的人明顯少了許多,招聘工作很不理想”……
新年伊始,鞋企領導和其它行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都在忙活著一年一度的招聘工作,每年的春節后也是很多畢業生求職、各行精英們跳槽的泛濫之際,很多鞋企特別是中小型鞋服企業注定要面臨“招工難”的困擾,這不僅僅表現在對技術工人、熟練工以及管理人員上,而且連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勞動力也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節后眾多鞋服企業開始步入“招工大戰”。
據悉,春節剛過,珠三角企業就開始面臨招工難。東莞三十多家企業在厚街招工,其中一家大型鞋廠四天只招到四名工人,相比起去年一天招聘二百多人大幅減少。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全市目前用工市場形勢較為平穩,但普工和高技能人才短缺,有高級技工“淡定”挑選工作。
“招工大戰”已逐步開始,而招聘市場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我們陷入深思……
試分析今年“招工難”的問題,大體可分為五個方面原因:
一、行業全面發展要求有更多的就業崗位。隨著鞋行業經濟的不斷發展,用工需求也不斷的增大。
二、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工資等待遇偏低。在市場條件下,企業用工應該遵循《勞動法》,但有的企業為追求短期效益,在用工上往往采取一些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做法,員工產生不滿。據了解,目前不少中小企業用工不規范現象依然存在,如: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職工社會保險落實不到位;某些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行業,專門使用勞動者的最佳年齡,一旦過了黃金年齡,就會被解聘,使職工產生危機感,看不到前途……這種情況導購已工的收入降低,薪酬水平已整體落后于大企業,對外來農民工的吸引力自然下降。
三、勞動力市場供求錯位,加快了“招工難”矛盾。鞋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男女工的需求已偏離市場整體供給,男女需求比例高達1:3。同時用工單位對務工人員的年齡要求也有較強要求,絕大多數集中在18-40歲,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第三產業則更要求在35歲以下,但實踐上勞動力市場上很大部分求職者年齡都在40歲以上。
四、勞動者擇業觀念陳舊,有崗不上的供求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有些崗位難以招到較為合適的用工對象,總體上達成初步求職意向的人數也難以讓人滿意,城鎮求職者普遍存在某種優越感,“有活沒人干”的現象突出。
五、我國宏觀經濟全面快速發展,分散了農民工流量。隨著我國中西部和東北的經濟迅速發展和用工信息資源渠道的不斷完善,農民工對務工流向有了更多的選擇,由前幾年主要流向沿海發達經濟地區為分別向珠三角、長三角、西部和東北等地多方向、多地區流動,直接影響到一些務工的農民工數量。
企業用工講求一個原則即“以人為本”,意思是企業能夠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企業規范的制度和流程以及核心員工都是不能動搖的營盤,企業要時刻遵循人性化管理原則,明確工作職責、任職條件以及各自的期望與優勢,以充分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