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牌”服飾走出V形反轉
“西褲有香蕉西褲,襯衫有野風襯衫,西服品牌更是多得數不盡。”上世紀90年代,東陽民間這樣描述東陽服裝行業的盛況,稱一身上下全是“東陽牌”。
然而,從2003年開始,東陽服裝行業陷入發展低谷,企業數量從最多時的數千家驟降至百余家。
昨天,記者從東陽市服裝行業協會獲悉,經過前幾年的臥薪嘗膽,“東陽牌”服飾走出漂亮的V形反轉,迎來新的發展良機。
上世紀90年代末
一條街500家服裝廠 酒店住滿各地采購商
康麗雅、朝龍、帝爾神、浩男、駱豪、海之藍……“東陽牌”服裝曾讓不少東陽人為之驕傲。
上世紀90年代末,服裝市場勁刮仿毛西服風。精明的東陽人立刻嗅到了這一商機。一時間,東陽的服裝企業風起云涌。
“當時,東陽大大小小的服裝廠有幾千家,每家廠基本都有一個品牌。”東陽市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駱豪服飾公司董事長駱修亮說,前兩年被評為“省十大特色商業街”的振興路,也是從那時開始興盛。當時,振興路聚集了大量西服生產企業,最多時一度達500家。這些企業采取“下店上廠”的模式,生產銷售各自的西服。
從此,東陽服裝行業在全國服裝領域有了地位。各地服裝采購商聞訊而來,住滿了東陽大大小小的旅館、酒店。
“那時,每天只要坐在辦公室,就能不停地接到要求開專賣店的電話。”駱修亮回憶說。
2003年
服裝行業風云突變
企業迎來生死考驗
2003年,對東陽的服裝企業來說,是生死之年。
當年,“個性化”成了服裝行業的關鍵詞。流行一時的西服,受到夾克衫的沖擊,市場需求急劇下滑。曾經,走在大街上,穿西服讓人為之驕傲,而這一年卻成了落伍的標志。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事業有成的中年人,開始審美疲勞,開始厭惡“撞衫”。很快,勁霸男裝、七匹狼等一批夾克品牌在福建興起,動搖了東陽在服裝行業的地位。受此影響,東陽的服裝廠關的關,轉的轉,企業數量驟降至百余家。
“這既是一次過濾,也是一次考驗。”回想起當年的這輪洗牌,“死里逃生”的駱修亮有著深刻的感受。這或許是東陽服裝企業“成長的代價”,也正是因為這一輪洗牌,讓東陽服裝企業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思考。
當下
陣痛過后強者歸來
行業走出V形反轉
一度沉寂后,東陽服裝行業成功走出一個漂亮的V形反轉。
一直以外貿見長的“帝爾神”,內外兼修,觸角還延伸至熱門的紅木行業;“浩男”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在業內以管理優勢著稱;同力服裝公司、新亞實業公司等企業與國內外的品牌企業聯系緊密,接單加工生產,產品大多屬中高檔產品,銷往西歐、北歐和美國等地……
尤其是“駱豪”,鎖定目標人群,找準定位,聘請頂級的設計團隊,從細節入手追蹤流行趨勢,調整產品結構……
截至目前,“駱豪”的第4家東陽分店已開業,而全國直營店超過40家,加盟店更是達到四五百家。以至于當不少服飾企業還在為創新之路迷茫時,有業內人士就提出“不用看別的品牌,看看‘駱豪’就可以了”。
無論是作為駱豪服飾公司的董事長,還是作為東陽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駱修亮最大的心得是:蛻變的過程很漫長,要堅持和耐得住寂寞。
駱修亮說,“快時尚”已成為一種商業模式。即便如此,“穿”永遠排在“住”的前面,只要用心,服裝企業永遠不會被淘汰。他說,希望看到東陽的服裝行業,不是某個品牌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為服裝行業創造良好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