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溫度”勝中東 轉型升級被看好
身處北京的你或許感覺到,這個冬天特別冷。其實,受寒流影響,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中東歐國家部分地區最低溫度已經跌破零下30攝氏度。美國氣象專家指出北半球嚴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寒冷的考驗不斷的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雖然,這卻與“2012末日論”毫無關系。但是,卻影響著中東地區的鞋類制造行業的發展,與受災嚴重的中東相比,中國鞋業制造業卻顯得紅紅火火。
據統計,全球鞋類產品總消費量預計將超過年均210億雙,未來15年將增長到300億雙左右。目前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亞洲地區占鞋類產品總產量的85%和銷售量的50%,并將持續保持主導地位,消費份額將迅速增加。延續著過去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鞋業不斷的對產業進行轉型升級,為2012年預熱。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運行出現新情況,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走向萬眾矚目。但大環境下的經濟冬天對中國制鞋行業來說,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要素制約加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不利因素一個都沒有少,制鞋行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把握經濟形勢,理清發展思路,提振信心加快轉型發展,勞動密集型、高度依賴出口的制鞋業,像其他傳統制造業一樣,遇到了出口下降、勞動力萎縮的問題。2011年鞋都東莞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皮革行業協會發出了“要改變以前單純貼牌打工的局面,延伸產業鏈打自主品牌”的呼聲,將轉型升級提升了一個新高度。
制鞋業現在都把目光轉向了國內市場,但是走自主品牌的路談何容易,起碼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培養。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表示,皮革行業“十二五”規劃,培養自主品牌是制鞋業轉型延伸產業鏈的重中之重。
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在在第三屆(2011)世界鞋業發展論壇上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加上今年歐債危機,讓世界經濟動蕩不安,使全球對未來前景感到渺茫。他說,美國和歐洲都有自身修復經濟的能力。對于東莞而言,作為日常必用品的鞋來說,長期來看仍是朝陽產業,但不可避免需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通過轉型升級來改變東莞鞋業傳統的發展模式,使東莞鞋業在經濟危機后仍能煥發更大活力。
中國的鞋服產業發展健康而快速,目前就到了專注核心研發與工業設計的層面了。著名品牌耐克、阿迪達斯等并不是靠量取勝,而在于他們的針對固有人群就行細節的研究,比如怎樣的鞋穿著能有效保護腳而且舒適。我們中國的企業也開始了這方面的努力,比如那些國內頂尖的運動品牌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比一切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的轉型與升級,最終都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擁護。率先邁出升級之路的中國鞋企或許能給鞋服產業的整體努力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