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如何轉型
- 一直以來,中國的紡織行業處于鞋服行業利潤“微笑曲線”的低端,年平均利潤僅有2%-3%。那么,中國企業如何才能染指這個領地呢?一家民營貿易公司的成功轉型提供了一種答案。
讓“超級細菌”低頭
2000年成立的上海興諾實業有限公司初創時是一個典型的紡織外貿公司,靠自建的企業網站切入紡織出口領域,客戶要什么他們就找什么賣什么,以低買高賣賺取進銷差價為盈利來源,“搬磚頭”而已,平均毛利約為10%左右。
但是,隨著中國開始逐步進入高成本時代,原有的低端紡織品出口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2005年起,興諾從紡織原料研發中找到轉型的突破口,打造出了新一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兼具吸濕排汗和抗菌除臭兩個功能于一體的康綸纖維(CLEANCOOL),并依托產品樹立品牌,逐步創立了新的盈利模式,實現“貿-技-品牌”以及由點到鏈的有效結合,平均利潤率提高到30%以上。
本月,康綸纖維在美國又成功通過了FDA認證實驗室所做的抗NDM-1“超級細菌”測試。NDM-1能在人身上造成膿瘡、毒皰,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普通的殺菌藥物例如抗生素,對這種超級病菌都很難起到作用,而在這種最危險的細菌面前,康綸表現出了良好的防御能力。并且,由于康綸抗菌是基于滌綸原料的纖維,所以具有無限量供應的大生產可能性,只要量足夠大,其成本還可以有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社會資源為我所用
在市場營銷、品牌推廣上,興諾給康綸的定位是“舒適+健康”,根據用途把市場劃分為軍用制服類、醫用類和民用三大類,按地域分為國外和國內兩大塊,分頭推進。并且,興諾還將自己的品牌直接和終端消費者發生聯系,要求服裝掛上CLEANCOOL的吊牌,就像InterInside的標簽對于電腦一樣,讓CLEANCOOL這個品牌成為消費者的購買驅動力,既擴大了CLEANCOOL的影響,也可以倒逼服裝品牌商加強與興諾的合作。
目前,康綸被李寧、探路者、凡客誠品等多家知名運動、工裝客戶選用,并成功打入歐洲軍用內衣招標市場。現在已有不少服裝品牌借助康綸提升了服裝的檔次和品位,如某品牌一款普通的化纖運動汗衫原來售價是一件159元,選用康綸纖維掛上CLEANCOOL吊牌后計劃賣到259元,而成本的增加不過15元而已。
傳統出口產品并非夕陽行業,關鍵是提高產品附加值。興諾康綸的實踐告訴我們,外貿公司從原來的制造環節走向研發、設計等產業鏈前端環節,增加對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就能獲得更高的利潤,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據悉,興諾康綸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今年9月成功融資500萬美元,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掛牌新三板市場。興諾康綸CEO趙丹青表示:“投資方對我們十分看好,而我們也將更加關注大眾的生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