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鞋企人工成本攀漲直逼工薪極限
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長隨著房地產調控以及外需疲軟而呈現大幅回落的趨勢,在中國經濟開始步入低速增長與結構轉型相結合的新歷史時期后,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群體,同時也是最脆弱的群體相比外資、國企,小微企業眼下正同時遭遇三大困局: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成本難以控制以及訂單量急劇減少。
經濟學界對此已有共識,從某種程度上看,小微企業的困局,就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困局,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不改善,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淪為一紙空文。我們與小微企業主對話,亦與經濟學家對話,尋找小微企業脫困的成功樣本,也為小微企業脫困求解:在宏觀調控大局之下,如何照顧小微企業的利益?
人工成本上漲近30%招工難讓企業主頭疼
“一家企業提工資,一些員工便立即跳槽,同時帶動工友出現離職潮”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阿里巴巴集團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476份位于環渤海地區的小微企業中,有近53%的企業主認為,2011年員工工資上漲已經成為壓縮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還是42%。
在中國人口逐步老齡化的形勢下,工資水平自然水漲船高。據調查,2011年,小微企業雇傭工人的工資水平較2010年出現了20%到30%的上漲。
“工資上漲雖然難受,但招工難更讓我們頭疼”,王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邊搖頭,一邊嘆氣,“由于工資上漲較快,工人在薪酬方面出現了攀比現象,由于地區經濟一般同質化較高,一旦一家企業提工資,一些員工便立即跳槽,同時帶動工友出現離職潮”。
原材料成本難消化隨行就市易虧本
“非常害怕美國再搞什么量化寬松印票子的事,他們一搞,我們就虧”
除了工資上漲令人頭疼外,原材料價格上漲更是讓小微企業難以招架。根據北大和阿里巴巴的調查結果,“長三角”的小微企業認為2011年原材料成本上漲對企業經營影響較大的企業高達81%,而2010年只有56%。
“像我們這種制造小家電配件的企業,對下游大廠商一般沒有議價能力,如果原材料成本上漲,基本都是白忙活”,溫州一家小企業老板顧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對歐美經濟形勢非常關心,“非常害怕美國再搞什么量化寬松印票子的事,他們一搞,我們就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5.5%,而2011年則同比上漲6.0%。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業品價格往往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那些難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則可能破產。
“小微企業很容易在原材料高位時囤貨,而在原材料低位時出貨,這不僅會造成企業沒有利潤,甚至可能倒貼成本”。記者從期貨界人士處獲悉,由于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幅度增大,目前國內一些規模較大,資金實力較強的企業可以在期貨上進行套期保值,鎖定原材料價格,但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只能隨行就市,看天吃飯,極易虧損。
記者了解到,受歐美債務危機、經濟增長乏力的影響,目前國內小微企業的訂單開始主要從外貿轉為內貿,甚至有一些小微企業開始轉向“零售”業務。在江海所在的村里,一些服裝加工點在訂單不多時,也開始對外承接一些零散的羽絨服、皮夾克定制生意。在他們眼里,“打散工也能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