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常見的營銷集體無意識與營銷過頭
我常企圖去探求一個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因素(或者力量)是什么。馬克思認為促進事物發展的核心是“矛盾”,事實上很類似于邁克•波特五力模型里的“競爭”。不同點在于,矛盾不止包括外部的各種力量間的競爭,還包括企業內部的矛盾,企業內部矛盾的不斷調和、改善,同樣會促進企業的發展。
發展是的中小企業由于團隊初建,初涉市場,有著人力財力上的各種無可奈何,內外都尚未形成各種高效的操作模式,因此矛盾與問題呈客觀性存在,無可避免。但事實上認真分析后我們發現,人是一切的核心,而意識又是一個人的核心。
促進企業發展的兩種力量:營銷力和內生力
當我們把目光落在企業本身,促進它發展的力量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外的營銷力量,一種是企業的內生力——更多的集中在管理和營運層面。與兩種力量相對應,企業的發展模式也就出現了兩種:一種是主要甚至是完全依賴內生力而發展,一種則是營銷在前管理在后的發展。
事實上每一種模式都有失于偏頗,當偏頗到一定階段就會遇到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我們常說的“瓶頸”這時就出現了。可以分別看到兩種明顯的現象:企業的營銷集體無意識與營銷過頭。
“埋頭苦干”型:營銷集體無意識
這是完全專注于內生力的企業出現的現象。由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置即可見一斑:一個在西安地區有二十余家連鎖分店、有近二十年發展歷程的眼鏡零售企業,難以相信它從沒有過市場和企劃部門,這二十年來的發展完全是依賴企業強大的內生力:服務建設、員工素質、物流體系、進貨渠道、門店建設乃至企業文化建設等相對比較健全的營運體系。這事實上是一個企業成熟的表現,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企業,我們不妨稱之為“埋頭苦干”型企業。此類企業往往只顧埋頭干自己的,無暇抬頭看市場,因此忽略了營銷的同步提升與發展。
大概創業者或者企業家的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都是有限的,當他過于關注企業內生力的時候,企業外部的營銷就扔得差不多了。企業高層的營銷無意識,直接導致企業內部的集體無意識,全企業上下2、300名員工中竟然難以找出一個營銷明白人,每個人都在企業內部繁冗的日常工作中忙忙碌碌,給大腦騰不出一點點思考的時間,市場營銷工作一塌糊涂而渾然不自知。比集體無意識更可怕的是還不知道自己無意識。此類企業的營銷論調及開展的營銷工作以以下4點即可概括完畢:
第一:品牌太虛論
將品牌等于知名度,以為擁有知名度就擁有品牌。或者是急于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想做長遠的品牌建設,或問品牌是什么?品牌來源于什么?品牌來自企業的營運體系,做好自己,自然就做好了品牌……云云。由于確實不清楚什么是品牌,品牌有哪些具體作用,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虛頭巴腦的東西,自然遠不如多賣一兩副眼鏡和一兩個包子來得實在。
這類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資本、規模、內生力都達到了一定的強度,然而可惜缺少市場營銷畫龍點睛的一筆。誠然,品牌來源于什么?品牌當然來自企業的營運體系。但問題的關鍵是由于缺少品牌建設的工作,企業內生力完全是一種自發的狀態向消費者心智傳遞信息,品牌處于一種原始雜亂的狀態,而不是有規劃、有引導、有方向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席之位,給予消費者清晰準確的價值認知和豐富積極的品牌聯想。
第二:廣告無用論
廣告上過沒?上過。現在為什么沒有?沒用。
由于之前的廣告未見到效果而得出廣告無用的結論,本身就是粗暴武斷的思維。廣告未見效果首先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追究原因:第一是媒體選擇是否合適有效,第二,比媒體更重要的是廣告說什么。自說自話,說消費者聽不懂、沒興趣、不關注的信息,把央視砸爛了也難以保障有效果。
我看他們之前做的廣告與宣傳資料,里面充斥著其行業內的專業術語,看得人一頭霧水,恐怕只有采購、加工部門的技術人員才能一看就懂。這是典型的站在自己的主觀角度去思考問題,錯誤犯得很低級。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