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3.15維權日:制鞋行業向“誠信”致敬
3.15消費者維權日,“誠信”——永遠的話題!
一年一度的315即將來臨,三百六十五行,每個行業都忙著圍繞著自己領域策劃自己的活動,活動主題有的是生產安全,有的是環境安全,或是知識產權保護……而誠信問題在今年內315中又一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細數當前制行行業中的點點滴滴:知名品牌鞋子穿不到10天就掉皮、侵權行為、運動品牌企業裁員……種種事件不時讓鞋企揪心。
在行業普遍缺失誠信的背后,一方面反映了消費者的維權困難,另一方面企業的誠信遭質疑。制鞋行業作為國內勞動密集的傳統行業,從設計研發、生產成流向市場,每個環節都需要有把控,對制鞋行業監管就存在了很大的難度,雖然相關管理部門加強了監管力量,但還是出現了監管不力的情況,從而導致了鞋企屢屢出現誠信缺失的不力情況。
中國制鞋行業發展幾十年,行業經歷了太多的跌宕起伏,歐債危機、金融危機的襲擊,使不少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斗爭”就從來沒停止過,“誠信”缺失事件也屢見不鮮、3·15消費者日即將到來,筆者整合近年來鞋行業各大曝光事件,不僅對消費者有所提醒,企業也應該從中吸取教訓,以史為鑒,可以正自身。
一、知名品牌企業鞋產品不合格
很多鞋服企業老板都有同樣感覺“品牌企業不好做”,確實如此,品牌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是企業門面,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制勝法寶,一定不容忽視,目前中國的鞋行業正處于變革的拐點,大家都是摸索著前進,成敗固然難免,但不能忘記品牌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打造和積累。或許,我們會因一個成功的創意得到不菲收益,但這絕不是基于品牌打造的成功。品牌是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創新,更需要我們堅守。
二、山寨品牌層次不窮
山寨品牌的泛濫一直是鞋業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喜歡傍名人、傍名牌的現象扎堆出現。近來,國內某體育品牌被國外知名籃球運動員狀告侵權的新聞鬧得滿城風雨,也再次引起業界的關注。其實,除了品牌名之外,商標Logo領域的取巧搭便車和山寨現象更隨處可見。因此,在315來臨之際,我們應該注重“打假”,維護企業自身品牌。
又是一年315,對于制鞋行業來說,又是一次新的挑戰,展望藍圖,我們也期望國內鞋服企業能夠在新的一年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