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為中小微企業做些什么?
今年兩會期間,“中小微企業”也成為一個熱門詞匯。這既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小微企業,也包括規模再大一點的中小企業。這個詞,從兩會的提案議案中產生,經由代表委員、微博意見領袖、媒體、網友的共同傳播,成為一個更具概括力的集體指稱。
兩會期間有關中小微企業的意見,倒是比較一致。大家認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小微企業可能受到的影響最大,而抵御風險的能力又最弱,需要政府采取多種措施幫扶。幫扶措施方面,代表委員們的意見又集中在兩點:一是減免稅費,二是開拓融資渠道。
以減免稅費來說,輿論呼聲很高。當然,適用于稅收減免的企業范圍,或是稅收減免的具體內容,各有提議。全國人大代表、忘不了服飾董事長羅美元認為,要給予中小微企業階段性的稅費減免政策。全國人大代表、雨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才建議,要加大對微型企業創業初期的財稅扶持,免除開辦過程中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在一定期限內免征企業所得稅。全國政協常委、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則給出力度更大的建議,他認為國家應盡快研究出臺政策,對于3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實行全額免稅,并長期實行。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建議可由國家財政拿出一筆資金建立基金,專門給小型微型企業支付“五險一金”。
目前也有財稅部門領導作出表態,如國稅總局副局長宋蘭就表示,國稅總局今年將啟動新的稅收優惠研究,小微企業的所得稅最低起征額將由現行的3萬元調整至10萬元。當然,接下來需要有關部門來匯總分析各界建議,出臺切實可行的措施,讓眾多的小微企業既聽到風聲,也能分享到雨露。
對于規模再大一點的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能就更突出。哪些渠道有可能給予中小微企業支持?民間借貸、銀行融資和資本市場,應該都是可以發揮作用的渠道。
全國政協委員、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就建議通過調整城商行、農商行上市準入條件,來加大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力度。比如可以選擇一批有區域特色的中小城商行、農商行申請上市,并明確申請上市的銀行必須在本區域內對小微企業或“三農”貸款占比居于前列。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則提到,現在亟須制定法律法規,讓民間借貸陽光化。這確實也是一個辦法。在對于中小微企業的風險識別方面,民間借貸也有其天然優勢。
除傳統的銀行融資渠道外,通過創新的制度設計,多層次資本市場也應該可以發揮相當的作用。陳東征委員提出可以適當降低創業板門檻,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提到的中小企業私募債,都可以為高增長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正在籌劃中的場外交易市場,除了可以直接給一部分中小微企業實現融資之外,這整個的制度安排,又將激活一大批社會資金把投資時點更向前移,讓更小微的企業有望獲得源自于資本市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