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安全隱患潛伏整條產業鏈
童裝不是“縮水”的大人服裝,童裝的安全問題亦當引起重視。每年質量抽檢,童裝都不可避免地成為“重災區”,包括阿迪達斯、H&M、麗嬰房、巴布豆等一系列知名童裝都無一幸免。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近五成市場并非品牌童裝,消費者在購買時候更需警惕。“一方面童裝維權較為困難,尤其當涉及化學不合格產品;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童裝時,對于童裝安全質量問題容易忽視。”隨著我國童裝市場蛋糕不斷被做大,童裝格局不斷變化,此前一直難以解決的童裝安全問題需要重新審視。
童裝之“毒”潛伏整個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我國的童裝產量在50億件(套)左右,占服裝產業的11%。而我國的童裝生產企業至少有1萬家左右,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福建、廣東一帶,具有一定規模童裝生產企業6000家左右,而有知名度的童裝企業不足200家。
在給孩子買衣服方面,很多家長其實不怕花錢,但就怕花了錢還買到不合格的產品,因為問題童裝的危害實在太大。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兒童救助委員會劉良玉指出,“兒童病種的發生,劣質兒童用品導致的占到了5%以上,特別是童裝和嬰幼兒服裝中甲醛超標成為最大的殺手,未使用環保類產品,導致流向市場的部分童裝含有有毒物質,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國家質檢總局透露,國家每年都會花大量財力對于童裝質量進行監督抽查。但令人遺憾的是,每年的抽檢結果中,都存在大量不合格產品。
童裝質量問題之所以成為 “老大難”,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謝青指出,童裝安全不僅僅是生產企業的問題,更是供應鏈印染、加工等的問題,整個供應鏈都需要有力監管和深刻反思。
“我們要控制童裝的質量問題非常難辦,每一個批次的童裝,在送去協作廠家進行加工后,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要檢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關注童裝安全需要關注整個產業鏈的安全。”謝青進一步指出。
一位品牌商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要把控好童裝質量,就需要對于原材料進行把控。產品的質量問題,往往還是來自于面料。”
由于外銷情況不理想,很多工廠同時轉作內銷。綠盒子童裝總裁吳芳芳稱,“現在,童裝內銷的行業利潤率只有5%到8%,工廠在面料采購的環節上自然是價格越低廉越好。”
在這種情況下,寧波一童裝出口企業老板蔡小玲介紹,工廠不得不更換面料來降低成本,“很多的廉價童裝就通過批發渠道流入市場。”
鏈接
童裝安全隱患排行榜
1號通緝犯:甲醛
出現頻率:高
傷害指數:高
目前用甲醛印染助劑比較多的是純棉紡織品,使用含甲醛的助劑能提高棉布的硬挺度即實現純棉服裝的免熨燙和防皺。童裝中含有甲醛,在孩子穿著過程甲醛會逐漸釋放,通過人體的皮膚和呼吸道對人體產生危害,特別是容易刺激嬰幼兒的皮膚和呼吸道。
2號通緝犯:有毒芳香胺
出現頻率:中等
傷害指數:極高
因上色容易、價格低廉,芳香胺仍會被一些印花企業使用。這些染料如果接觸人體,就有可能分解出有致癌性的芳香胺。含有芳香胺染料的固體和蒸氣都能通過皮膚迅速進入體內,這些芳香胺被分解出來,進入人體之后,它們會發生還原反應,生成致癌物——芳香胺化合物。
3號通緝犯:裝飾繩帶等
出現頻率:極高
傷害指數:高
一類是游樂場玩滑梯時,被帽子或領子上的繩子勒死;兒童夾克衫和運動衫下擺處的拉繩被車門和自行車等掛住,導致兒童嚴重受傷甚至死亡。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目前已經開始全面禁止有繩帶的童裝在市場上銷售。
4號通緝犯:紐扣、拉鏈等
出現頻率:高
傷害指數:高
由于嬰幼兒喜歡拉拽衣服、咬衣服,輔料中的拉鏈、紐扣及各種塑料裝飾件的縫紉強力不夠或者其他原因引起脫落,就容易被兒童吞咽而導致窒息或其他安全隱患。
標準
多盲點難祛童裝質量之“憂”
有“毒”童裝的存在對于嬰幼兒健康而言無疑是一個“定時炸彈”。監管部門雖然每年不斷加大資金、人力投入,仍存在多處盲點讓有“毒”服裝有可乘之機。
服裝協會副秘書長謝青指出,“我們國家對兒童用品的標準有全面、嚴格的規定,但是,在執行層面上卻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地方檢測機構為了收費,出示有問題的檢測報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