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觀兩會 透視行業:紡織服裝業發展之路多坎坷
今年兩會以來,關于產業、企業被提交的問題尤為凸顯,因此這里面的行業代表們便顯得尤為亮眼。而縱觀兩會中的紡織人,不得不說,也是有了他們,今年紡織業在兩會中也顯得異常火熱。
3月14日,2012年兩會圓滿結束。今年兩會以來,關于產業、企業被提交的問題尤為凸顯,因此這里面的行業代表們便顯得尤為亮眼。而縱觀兩會中的紡織人,不得不說,也是有了他們,今年紡織業在兩會中也顯得異常火熱。
紡織業應以“穩”為重。
在今年兩會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王天凱將“平穩”二字說的很重。他認為,今年上半年,紡織業平穩發展是大趨勢。——
延伸:經歷去年的波折之后,今年的紡織行業回暖依然受到較大限制,但企業在此時要做的不是過于追求危機之后的回暖,而是波折之后的平穩。今年上半年,紡織業平穩發展是大趨勢,企業只有更好的客觀看待現實,才能在危機中正常的發展回來。“穩中求進”是企業的發展的關鍵,堅持信心,平步發展,方能立于后市。
紡織業存在的問題。
從危機說到企業發展,王天凱指出,中國紡織企業經營環境亟需改善,特別是小微型企業的生產環境更要受到關注。——
延伸:如今小微型甚至整個紡織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融資難,原料壓力,出口疲軟,成本增加。2011、年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整個紡織業的發展,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論市場情況還是企業自身的現狀,都表明整個行業依然沒能從這個桎梏中走出來。
我們分開來看,其實這三個原因分別表明了四個方面的問題:融資難是經濟因素,這與經濟政策相關,中國有不在少數的企業因融資問題而被毀掉;原料壓力,就是行業自身的產業鏈問題,大漲與大跌是產業最致命的打擊,而恰好,2010年和2011年紡織原料市場分別經歷了這兩個階段,也是因此,而導致紡織行業在近兩年之間經歷著比08年金融危機還艱難的時刻;出口疲軟,根本問題在于歐美市場和產品本真的原因,中國不僅是紡織品生產大國,更是紡織品出口大國,而去年受歐美危機,美國經濟蕭條等影響,國內紡織服裝出口達到兩年內的增長低點,行業悲涼程度可想而知。另外產品自身原因也是重要因素,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多的科技型產品,功能性產品紛紛問世,而國內大多企業依舊停留于傳統的產品生產中,銷售量便受到制約;成本增加,除了原料成本之外,人工成本,以及廠房租金之類的曾本也增加不少,當然這里說的成本大幅增加主要是指一線的生產企業,而不是品牌商之類。
波動的棉市,依然是熱點。
兩會中,紡織業代表們在討論中,不約而同都提到了棉花的問題。因為傳統紡織品基本都是棉制品,即使出現了不同類別的化纖取代品,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取代品的現狀并不樂觀,因此棉花依然是紡織業的主流原料之一。
國內新棉的去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市場流通,另一個就是國家收儲。當市場棉市價格出現不穩定現象時,國家會以收儲來調控棉市,然而在前兩年間,棉市依然出現了巨大的價格落差,生意社的檢測數據顯示,國內328級皮棉從2010年初16000元/噸的價格一直漲到2011年初的接近31000元/噸,這期間棉紡織企業幾乎經歷原料生死劫,迫于生產壓力不得不采購原料,而接下來的價格走勢可以說是徹底擾亂了整個紡織業的正常秩序——從2011年年初開始,國內皮棉價格開始大幅走低,到年末價格波動在19000元/噸左右。從這幾個價格數據可以看出,最低點到最高點價格幾乎翻了一番,這對于傳統型的行業來講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產品庫存減少時,棉價便瘋狂走高,等產品量區域穩定時,國家便開始收儲,因此棉市一直處于需求緊張局面。國內棉價有一個很背離國際市場的現狀,就是價格過高,并且高額的進口稅又將國際棉花阻擋在外。因此在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便提出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政策,緩解棉花緊張局面,幫助紡織行業渡過難關,同時盡快出臺棉花體制改革措施。
平衡用棉,加快棉市的流通,來緩解整個行業的危機。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