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品牌!中國服裝企業的品牌產業鏈
要素品牌的打造,是產業鏈發展的核心要素
“中國服裝行業未來面臨的競爭將是全球化的競爭,而全球化競爭比拼的就是產業鏈的綜合實力,本質上是產業鏈的競爭。”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在2011年年中的一次采訪中如是說道。
已經過去的2011對整個服裝行業來講是極為艱巨的一年。生產成本的全線上升、企業的資金鏈困境及全球經濟不景氣都使中國服裝業面臨著嚴峻地挑戰。
與此同時,維持中國制造業以低價優勢決戰世界市場的“人口紅利”也在“劉易斯拐點”的倒逼下逐漸消失。
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數據結果印證了眾多研究者關于人口增速下降、老齡化加速的預測。
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點,0歲-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公布的數據確認了中國已經越過“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窗口期即將關閉。
那么對于長久以來依靠低價人工成本制勝的中國服裝業,該如何應對這個危機?
“2011年是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接之年,實際上已成為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一個具有標志性的分水嶺,行業全面進入到轉型升級的新的發展時期。”陳大鵬會長堅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轉型升級將是中國服裝業的重要課題。
“轉型升級”這個話題在近年來對中國服裝人來講并不陌生。轉型升級年年在談,可究竟要如何去實踐?
在2011年10月舉辦的中國服裝大會上,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說道,中國服裝行業由“大”變“強”,必須依靠行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現代產業鏈集成創新體系。
所以,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便是構建創新產業鏈,而這首先要從產業鏈各環節的有效對接談起。
對接先行
“隨著企業數目的增多,產品品種的增加,用傳統的辦法已經沒有辦法實現這種信息的對接了。當我們面對著海量的信息,成千上萬的設計師與成千上萬的面料企業,如何找到與自己匹配的資訊?對于服裝企業來說,面對眾多的面料商,如何找到合適的供貨商?為了實現這些目的,就要依靠有效對接。”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馮德虎在“2011長三角時尚女裝品牌與中國流行面料企業專場對接會”現場談到面料對接對服裝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而行業也為實現這種對接做了大量的工作。
除了長三角的女裝面料對接會,業內人士也為面料和服裝企業實現有效對接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1年舉辦的兩場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2011年12月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創業園舉辦的“2012/13季流行面料與服裝品牌對接會”及在2012年初剛舉辦不久的“‘布滿全球’2012中國輕紡城精品時裝面料展示會”……
對于展會對接這種快速有效的方式,面料和服裝企業相關人士都表示認可。參展杭州女裝面料對接會的東聯絲綢總經理俞鵬飛對記者說:“我覺得這種對接會的形式很好,成本低,效果也不錯。我們希望以后能夠多舉辦這種形式的對接會。”
在深圳“布滿全球”對接會現場,伯柔服裝的設計總監彭雪麗告訴記者,展會現場這么多的高檔次的面料,讓她感到意外,輕紡城面料進步很快,而且與國際上面料相比,同樣的品質,輕紡城是面料原產地,價格更具競爭優勢,她今年可能會多去輕紡城選購。
但對接會能連接的是“買方市場”和 “賣方市場”之間的關系,而要完成各產業鏈環節間的深層次對接,就必須在產品開發之始做好相關的調研溝通工作,甚至是買賣雙方共同進行產品研發,以實現雙方的“無縫對接”。
“我曾經考察過一家意大利專制男襪的企業,一年推出兩千多款,專為阿瑪尼等大品牌做貼牌,但它的裝備卻很陳舊,原來它只是根據實際生產設計需要,與襪機生產商聯合在老的裝備上不斷地進行改進。”陳大鵬會長對記者說道,“這是一個及時了解各自需求、上下游聯合研發的非常典型的例子。縫企把握下游需求,設備要改造升級,就需要聯合研發。”
確實,生產技術的革新,設備的升級,依靠的不僅僅是“閉門造車”式的自主創新,更需要的是設備企業調研服裝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所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設備改造。如此,即便是一個小部件的改進,也會在市場掀起“大波瀾”。
“我們在新產品研發之初,都會有專門的部門對我們的設備使用客戶進行調研,以此來作為新品立項的重要依據。”在CISMA2011展會現場,西安標準展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同時,我們還會定期對客戶使用情況進行回訪,了解用戶在使用設備中遇到的情況,以及時改進。”
對服裝企業來講,服裝設備的更新周期一般都比較長,所以,行業除了關注“顛覆性的技術突破”外,同樣關注的還有微小部件的改進創新。
2011年5月,在TEXPROCESS2011期間,由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舉辦的“技術創新獎”評選中,標準公司的X-FEED和VETRON技術獨攬備兩個獲獎。
記者了解到,X-FEED是連續送料設計,可使縫線張力較之前的平縫機產品降低35%,最大針距達到9mm,雙送布牙構造實現平穩、連續送布,同時在使用光滑薄料縫制時,可有效防止縫料錯層,使縫紉操作更加流暢、高效;而VETRON則是一個全新概念,把縫紉機功能模塊分別設計成大的組件,通過模塊的更換,實現不同機型、功能的轉換。
但對于獲獎的這兩項技術,西安標準副總經理余守旗卻坦誠,這不是顛覆性的技術,“而是顛覆性的理念”。而“顛覆性理念”的“創造”,依靠的就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層次調研把握,從產業鏈各環節的深入對接中迸發科技創意。而每一次科技創意反過來深化了各產業鏈環節的對接方式, “重塑”產業鏈。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