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競爭成中國民營鞋企最大“障礙”
從全球經濟來看,歐洲發生主權債務危機以來,有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比如那些置身在傳統產業鏈上的鞋等制造,可能會在適當的時候要賣出去,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近10年以來,中國企業一次大的機會。
現在不少企業家都在抱怨,做實體的利潤像刀片一樣薄。事實上,作為民營企業,最大的困難還不是融資難的問題。如果企業的產品、市場都非常好的話,融資也并不像外邊所傳的那么困難。現在民營企業還面臨環境改善的問題,特別是避免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
現在看來,國內企業目前生存的困難有大環境的生產要素的變化,比如融資、成本、匯率的變化等,這些都是存在的,但是業內無序的競爭也是原因。這些問題也在于從業的企業很多都在低價位、低標準、低層次上競爭。所以下一步要想把實體民營企業搞好,核心的要素還是在人力資源上的投入、市場上的分工,特別是行業里面要有序發展,不要惡性競爭,這樣才能做得比較好。
鞋等民營企業必須要有強大的實業基礎,特別是要有強大的裝備制造業基礎,這是國家綜合國力最根本的保障。企業家還要在更多的領域,制造更多的世界級產品。占世界1/5人口的中國不可能僅靠代工發展,必須要有自己完整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