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希望
最是一年春好處。度過嚴冬之后,三月,當屬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適合滿懷信心,期望未來。去年年底,對于新一年的發展,縫制設備市場幾乎不被看好,業界人士紛紛表示,這樣的低潮甚至比金融危機期間更加嚴重。彼時,企業負責人大多愁思滿腹,感嘆前路堪虞。但不得不說,市場行情低迷的確是事實,可若是喪失了信心和希望,才是真的危機重重。
據海關總署2月10日公布的今年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 7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8%。1月份出口1 499.4億美元,同比下降0.5%,其中服裝出口138.4億美元,同比增長3.5%。在出口商品中,1月份,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平穩,其中服裝出口138.4億美元,同比增長3.5%。行業形勢并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持續下滑的地步。
希望,是一種美好的期冀,也應是一種堅定的信念。有一個說法很有道理:“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也鼓勵了生產企業在面臨窘境時一定要堅定信念,窮則變,變則通,只要緊握住希望不放棄,就能夠在困境中無畏地生存下去。
希望,是創新,是變革。雖說服裝行業有著永續的需求,但墨守陳規的設備生產商無疑會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本期產業報道輪到了智能化吊掛系統的專題,目前行業內、市場上層出不窮的高科技、智能化設備實現了服裝企業生產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自動裁床、自動鋪布機、電控縫紉機、多效合一的刺繡機、立體倉儲系統甚至企業生產管理軟件等,在服裝企業中逐漸普及。以上所有都是在傳統的縫制設備基礎上做出的新的變化和改造,正是有了這些創新的理念和科技研發的成果,才給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3月28~31日,第十三屆中國(東莞)國際紡織制衣工業技術展(DTC2012)暨第七屆華南國際縫制設備展(SCISMA2012)將在東莞厚街鎮的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作為華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紡織制衣工業技術展,一年一度的“東莞展”自2000年舉辦以來,展出規模和參展、參觀人數逐年增加,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及消費者的支持、肯定與積極參與。
本屆“東莞展”吸引了近500家參展商,預計總展出面積將達40 000平方米,是繼去年CISMA2011之后規模較大、參展企業較多的又一次縫制設備行業盛會。展覽范圍涵蓋制衣機械、棉紗紡紗機械、絲綢和絹紡機械。其中展覽規模最大的縫制設備產品也是琳瑯滿目,不僅有裁剪、計算機設備輔助設計CAM/CAD系統等縫前產品;有各種高性能、高科技縫制機械及配件;還有電腦刺繡機、印花機、洗滌整燙設備、吊掛系統等縫后產品;甚至還有激光設備。此外,還有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物流改造方案、信息服務等技術和產品的展示。
據悉,本屆“東莞展”將吸引多家本行業的龍頭企業領銜參展,包括兄弟、重機、百福、飛馬、田島、百靈達、天鳥、富怡、威捷、羽島、力克、格柏、盈瑞恒等,為華南地區乃至大中華地區的紡織制衣生產行業廠商了解、采購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雖然今年年初全球氣候反常,歐亞多國遭遇罕見強寒流,但是,這個春天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