絎繡機簡介及產品略覽
所謂絎繡一體機,最通俗的定義,就是結合絎縫機和刺繡機的功能為一體的設備,它可在有填充物的面料上同時進行絎縫和刺繡。絎繡一體機現多用于家紡產業,并逐漸應用于服裝、皮革、坐墊等行業,甚至延伸至工藝品。
據某專業生產絎繡機企業的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國內市場的刺繡和絎縫工藝主要是由電腦刺繡機和多針絎縫機完成的,在深入研究這兩個產品的基礎上,就怎樣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上動腦筋,使節省勞動力的優勢明顯體現,絎繡機就是應運而生的新產品。下文簡要匯總絎繡機與刺繡機、絎縫機的區別和特點。
自1986年我國第一臺電腦刺繡機問世以來,刺繡機的國內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市場高峰期時,國內生產刺繡機的企業就多達三百余家,競爭異常激烈。
在刺繡機上進行刺繡時,布料都是事先裁剪成一段一段的,刺繡時不是以匹而是以框作為單位,一個繡框的長度一般為70厘米至1米,繡好一段,由人工拆卸后再換裝另一段再進行新的刺繡。而絎繡機最大的特點就是整匹布整卷運作不用事先裁片,只要把卷好的布匹放置到專門的滾筒導軌裝置上,將一頭進行固定,進行絎繡時機器不用停機,連續循環工作直到一匹布繡完為止。進料、絎縫、刺繡、出料連續完成,這樣在完工后,絎有填充物的布料還是整片的,并且中途不需要人工進行裝布和拆布,簡化了操作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同時也提高了產量。
另外,由于刺繡機在人工裝框、拆框時,布邊有一部分是被固定住的,而固定住的部分不能進行刺繡,浪費了原材料。絎縫機兩端沒有被壓的空余布料,直接可以繡到邊邊角角,提高了布匹的利用率。
由于刺繡機與絎繡機這兩者在使用功能和用途上存在一定差別,所以絎繡機不能完全取代刺繡機。但是,絎繡一體機的出現,無疑對多針絎縫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追溯到絎縫工藝的最初階段,是由工人純手工用長針縫制有夾層的紡織物,將里面的棉絮等固定住。縫紉機問世之后我國才開始對絎縫機進行研制。上世紀90年代初,機械式多針絎縫機進入了中國,產品產量提高、機器一致性較好,但花樣十分簡單。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掌握了將普通絎縫機與電腦控制系統結合在一起的技術,電腦絎縫機在電腦系統的控制下,能較好地處理復雜圖案,在生產速度、機械性能、噪聲污染等指標上,都是以往普通絎縫機不可比擬的。但多針絎縫機的不足之處在于,不能倒布和打版,并且是單排針運作,不可回退、沒有自動補繡等功能。
目前多針絎縫機多集聚在廣東一帶生產,大部分絎縫機還采用的還是飛梭,在運轉過程中容易掉線、跳線和浮線,繡面品質不是很高。而絎繡機全部采用大旋梭,解決了一大部分的跳線故障,在運轉性能上有自動補繡的功能,由電腦軟件控制,運轉過程中如有斷線,機器會自動報警,自動回退到斷線處進行自動補繡,這完全保留了刺繡機的功能,而多針絎縫機的針位是單排式的,“牽一針而動全身”,如果一根線斷了要進行補繡,就要全部重新補繡,產生重疊的線跡。從質量上說,自動補繡可以提高繡面檔次。
目前市場上,多針絎縫機只有單線運行,若還要完成刺繡,必須重新將半成品再拿到刺繡機上完成,這樣在刺繡的位置上可能會發生偏差,工序繁瑣。絎繡機簡化了生產工序,在絎縫的同時就可以完成刺繡,并且按照電腦設定的要求,刺繡的相對位置較準。絎繡機采用的機械結構,是將刺繡機和多針機兩者結合起來研究的新技術,針腳完全能夠達到刺繡機針腳的要求,優于多針機的效果。
單頭絎縫機
在CISMA2011刺繡機的展廳內,也能夠得見絎繡機的身影,除了江蘇大島機械集團以專業生產絎繡機這樣的企業之外,一些國內刺繡機生產廠家也有相關產品展出,現介紹兩款產品如下。
江蘇大島
江蘇大島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是集機械、紡織、服務于一體的集團型企業,座落于海門市三星鎮,在當地小有名氣。
大島以生產絎繡一體機為主,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行業標準起草單位。公司多年來始終堅持打造科技、品牌、質量、市場四大競爭優勢,現已成為具有強大科研實力、生產制造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品牌經營能力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主要研發的多系列結合刺繡、絎縫為一體的多頭電腦絎繡一體機為國內首創,并榮獲多項國家專利。公司于2000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7年通過CE認證。“大島”品牌已成江蘇省名牌產品,有多項產品列入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系列產品榮膺江蘇省質量信得過產品稱號。目前產品遍布全國各地,遠銷國外市場,深受客戶信賴和好評。
GDD-3-G智能化兩面雙排絎繡一體機
兩面雙排絎繡一體機開創了絎繡領域的新紀元,真正達到了自動、高效、多功能,實現了絎繡無拼接、漏針、跳針,針跡飽滿、美觀,是業界唯一成熟的完美技術。
該產品主要適用于服裝、家紡、花邊、箱包、商標及組合面料的絎繡與刺繡一體加工,是相關行業的理想設備。
主要性能特點:
(1)領先的設計理念
前后兩面操作,穿線極為方便。
針排任選:可任意選擇前排、后排單獨工作或前、后排同時工作。
(2)世界首創的針位變換設計
前排針位與后排針位對齊、錯開可任意變換(無需松一顆螺絲),針間距從50.8毫米可變為25.4毫米,加大花樣的適應性。
(3)科學的針線差動補償
合理的擺線軌跡對繡線實現了差動補償。
形成飽滿的立體感鎖式線跡。
通過差動補償在X、Y移框時,使底線面線對繡料無牽制力,從而使花型無變形。
完全能無底布絎繡,實現花樣無變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