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端商城在三線城市遭遇尷尬
隨著一二線城市的商城日益飽和,商城開始在三線城市遍地開花,但并不是每個項目都能笑到最后,目前一些地區存在“超前開發”的現象。中紡通力近期在江蘇宿遷調研時發現,金鷹時代購物中心、寶龍廣場雖定位于高端,卻未能在消費者心中形成高端形象。調研表明,一個商城的明確定位,一個城市的消費水平、消費潛力及消費環境等都是影響商城發展的因素。
商場、購物中心一直是中高檔服裝銷售的主要場所,近年來,各地的商場、購物中心建設可謂一浪高過一浪,一二線城市競爭激烈,漸趨飽和,不少大型連鎖商業品牌看中了三線城市這塊尚未開發的“蛋糕”,紛至沓來。中紡通力近期在江蘇宿遷調研時發現,金鷹時代購物中心、寶龍廣場就是趕上這股熱潮的新興城市商業綜合體,其規劃設計和建筑體量都盡可能一次到位,達到在一二線城市的同等規格,然而開業后的市場表現卻差強人意。市場調研顯示,高端商場在該市是個空白點,并且商場購物環境舒適,室內面積寬敞,品牌眾多,但就是沒人氣,買的人不如賣的人多。商家、商場都很犯難,到底為什么會遇到如此尷尬?通過對商場、商戶、消費者的走訪,我們梳理出一些原因。
商場定位高端超前
品牌不夠三線湊
寶龍廣場是近兩年在宿遷開業的最大的集購物與娛樂于一體的綜合建筑,商場的招商工作很順利,但開業不到半年卻出現轉租現象。開發商給予商戶的條件很優越,長達一年的免租期,希望減輕商戶爬坡期壓力,物業費幾乎優惠到不用計入費用。
調查中走訪的商戶給了我們一些答案。在寶龍廣場電梯口位置一位商家欲轉租,所經營的服裝品牌并不知名,他給我們看了近期賬本,近一周平均每天的銷售額不過400元左右。顯然,品牌知名度不夠,服裝缺乏競爭力,商戶實力不強,這三項使得店主連半年都支撐不住。寶龍廣場的定位是高檔的購物中心,但卻出現三線產品甚至根本沒有品牌的產品,與整個市場格格不入。
其他的經營商戶也給出了類似的反饋,商場的定位在招商前期是高檔綜合體,但實際上品牌魚龍混雜。原因在于城市消費水平低,消費習慣尚未養成,一二線品牌進入有限,為減輕招商壓力,順利開業,商場用三線品牌填補空白,也希望為商場帶來人流量,積攢人氣,所以出現了品牌定位模糊的情況。然而這些品牌并沒有實力與商場共同成長,抗壓力低,成為了“先烈”。
高端品牌擔心人氣不足
不愿意進駐商城
宿遷市府東路羅蒙品牌男裝店的丁經理,對于商場有自己的見解。丁經理在這里經營已有5~6年的時間了,羅蒙是國內知名商標,在宿遷只有這一家店面,店鋪面積為120平方米,服裝價位為400~3000元。前幾年店面租金為10多萬元,這兩年上漲了,年租金近30多萬元。目前,出租房簽合約的方式很靈活,租金價格隨行就市,近年來的租金價格都以每年15%的速度上漲。丁經理稱主要是這幾年積累了一些老顧客,他們才能維持現狀。“如果租金再漲下去的話,經營風險會加大,那么會考慮從街邊店進入商場。”然而,目前并不考慮進駐商場,她認為新開商場都需要一個培養的過程,現在那里人氣、商氣都不夠,總公司曾專門調研了金鷹時代購物中心、寶龍廣場,但后來還是決定等商場下一步調整品牌的時候再進駐。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