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用工薪酬雙降 珠三角現“假性用工荒”
“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沒有與經濟增長同步。”
日前,在新華經參仕邦人力資源指數報告發布會上,有官員指十七大報告提出的“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目標并未實現。
該報告指出,制造業在2011年出現勞動者聘用量和勞動報酬雙下降的趨勢,反映了中國宏觀經濟放緩,尤其是實體經濟面臨較大壓力的現實。
而在今年經濟增速下調的情況下,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勞動者收入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制造業用工、薪酬雙降
2011年,不少地方制造業出現勞動者聘用量、勞動報酬雙下降的趨勢。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指出,2011年制造業僅有5個月的聘用量出現增長,整體呈下降趨勢。在對4個重點行業的調查中,制造業勞務派遣人員的勞動報酬指數小于100,剔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勞動報酬指數僅為90.96,呈下降趨勢。
由于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2011年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受到抑制,特別是吸收勞動力較強的中小制造業企業,在信貸緊縮、人民幣匯率不斷小幅上升的條件下,開工率普遍下降,造成聘用量的減少、勞動報酬的下降。
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專家預期“勞務派遣用工量增加和勞動報酬增長都不確定”。
蘇海南認為,制造業勞務派遣人員聘用量和勞動報酬呈全局性雙下降,更是反映了我國實體經濟可能面臨較大壓力的現實。
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巡視員劉浩告訴本報記者,今年經濟增速預期下調對各個行業,如制造業就業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5%,公開數據顯示,1-2月份東部地區經濟減速明顯,北京、上海等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約2/3。
中西部地區雖然增速較快,但是專家指出這些地區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在地方債務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這種依靠巨額投資拉動經濟的“大干快上”模式不可持續。
“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發展,如果政府的開支不是建立在收支平衡的基礎上,可能導致不可持續的結果。”劉浩警告說。
珠三角“假性用工荒”?
“現在不僅招工難,就業也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說,去年新增就業人數創10年來的新高。
在就業難的同時,從沿海蔓延到全國各大城市的用工荒現象也同時存在。即使勞動報酬上漲,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廣州、深圳的用工荒現象仍很嚴重。
上述報告顯示,廣州、深圳的勞務派遣人員在勞動報酬上漲的同時聘用量沒有明顯上升,顯示“用工荒”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不過,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認為,廣、深兩市的用工荒是一種“假性用工荒”,值得警惕。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