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防重復建設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超過90%的地區選擇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近80%的地區考慮發展節能環保產業,60%的地區發展生物育種產業,50%以上的地區選擇發展新能源汽車。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背后,警惕其發展過熱的聲音也始終不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提出類似意見。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目前,各地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非常熱心,但是存在盲目性和重復投資等問題。一邊是熱情高漲的投入,一邊是警惕過熱的呼吁,戰略性新興產業真的太熱了嗎?
新興產業是否過熱
新興產業需要適度的“熱”,以此促發市場競爭,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從“加快培育和發展”到強調“健康發展”,字里行間的變化讓人們有些疑慮,究竟如何看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態勢。
曾參與起草《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國家發改委產業所高技術產業研究室主任曾智澤認為,目前提及的過熱,多是集中在太陽能、風電等個別領域的盲目投資,表面看來,這些領域是產能過剩,生產大幅超過需求,究其原因是需求的釋放出了問題。我國清潔能源的市場需求巨大,未來幾年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預計達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未來幾年的裝機需求也在千萬千瓦。這些領域的過剩,只是相對于現有的市場消化能力來說,是市場推廣應用方面出現了障礙,并不是產業自身過熱。
“適度超前是新興產業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峻結合之前的互聯網產業發展經驗,提出要審慎看待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否過熱的問題。互聯網產業也是從最初的熱情高漲、出現泡沫,而后回歸理性發展,這一過程中,產業一直向前發展并提升到新高度。
新興產業需要適度的“熱”。因為這種“熱”,才能促發市場競爭,企業才有了研發自主技術以提高效率的動力,整個新興產業才能夠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健康發展落腳何處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質量,這需要政府和市場各負其責。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區域間的無序競爭和盲目建設上。
2010年10月,《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后,全國范圍內掀起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熱潮。七大新興產業頻頻出現在各地的發展規劃中,有調查顯示,僅物聯網這一領域,就有28個省份將其作為產業發展重點,80%以上城市將其列為主導產業,北京、福州、深圳、廣州、昆山、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聯網發展的布局。
李峻將這現象形容為“搶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被各地作為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為了求“快”,有些地方不顧及自身產業基礎、技術研發能力強弱,紛紛想方設法上項目、鋪攤子、爭資源,導致產業同質同構、重復建設、惡性競爭、資源分散等現象顯現。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