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有效率嗎?
近來工作繁忙,但似乎效果并不好,感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團隊成員幾乎很忙,最終展現的結果卻又不盡如人意。雖然說,我們不能一直將“效率”當作生命線,可是沒有效率的工作令人懶散、讓人泄氣,最后是整個團隊沒有戰斗力。不管怎么說,我還是喜歡高效的工作。
你可以開開心心去玩,但工作沒有完成的時候不要去玩,也不要拖著工作的進度去玩,那樣也玩不高興,不盡興就沒有必要了。微博上,酷6網前CEO李善友對之前自己的創業進行了反思,他說:“以前總認為創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現在發現,創業應該是快樂的,而不是痛苦的”。他也對加班談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讓我重新來做,我一定會要求我的下屬不要“那么”加班。我的建議是:一、12點之前必須睡覺;二、每周至少應該休息一天;三、每周鍛煉3次;四、每半年有一次旅行;五、每季度舉辦一次慶祝活動。他認為,同一時間盡量做少量事情,使自己有休息的時間,這樣的話,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原則上說,我也是一個不喜歡加班的人,如果能在上班時間內做完工作,我一般不會拖到下班,也不愿意加班。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如臨時、緊急的事情、客戶要求,還有某些職業的需要:如創意、設計等崗位,晚上可能會更有靈感。
要不想加班,除了這些特殊情況之外,我們的工作就應該更有效率才能做到不加班。那么,怎么才能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呢?
第一,心要在。劉歡的歌《重頭再來》有這樣一句歌詞:心若在夢就在。是的,只有心在,才能把事情做好。一位業界大佬說:“心在,一切都在;心不在,一切皆無”。我認為非常有道理,如果僅僅靠制度來管理,最多能管好表面,能夠管住人心嗎?當然不能!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每天都在強迫自己工作、煎熬著在支撐,工作效率能好起來嗎?不是發自內心喜歡一個工作,一定做不到全力以赴。因此,效率,表面上看,是一個人的處理事務的節奏和能力,可本質上,效率是對工作的認可和認同,是來自內心的強大動力、理想和希望,這是效率的保證、也是效率的源泉。
如此說來,理想、夢想是保證激情和效率不會枯竭的源泉!
第二,要有足夠的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是完成工作的基礎,包括理論、工具、方法和技巧;也包括個人的歷練和經驗。理論和工具靠系統的學習,只要多看,多讀書,多做幾件事情,很快就會掌握和融會貫通。方法、技巧要多體會,多經歷,多交流;望、聞、問、切,中醫的四大法寶,我想對我們做市場的銷售人或營銷人來說,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什么叫足夠的專業技能?不是出現問題之后,不用想就可以做好的那種狀態;更不是問題出現之后,都束手無策的那種情形;而是通過努力、找方法,最后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