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生產”引領制鞋行業發展新動向
“綠色環保生產”一直是近兩年國家提倡的主題.在去年的“兩會”上,“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其中涉及綠色環保的指標就占了三分之一,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規劃”,對于制鞋這種傳統的行業來說,綠色環保還是不容忽視。
據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介紹:“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綠色發展的國家規劃,這不僅表明中國已經與發達國家保持同步,甚至意味著中國有可能在綠色發展上先行一步。而在“十二五”規劃提出的24個指標中,涉及綠色的指標就占了三分之一(8個),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規劃””。
因此,在龍年“綠色環保生產”已經成為國內鞋企發展的新風向標。企業應該從兩個方面向綠色經營邁進。
優化技術壁壘 向綠色經營邁進
從兩會的規劃中可以看出,中國制鞋企業的綠色經營已經成為鞋業轉型升級未來的方向。
據來自歐委會及歐洲鞋業聯盟等多方消息,歐盟或可能再對從中國進口的鞋類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并可能重新發起新的貿易保護措施,而其中的“綠色壁壘”將是制約中國鞋類出口的重要因素。
據國家鞋類檢測中心在相關檢測過程中發現,中國鞋的質量在不斷上升,在物理性能檢測項目,如拉伸強度、黏合強度、磨耗率等往往可以輕松過關,相對弱項則是對制鞋原料重金屬鎳、鉻、鎘等含量是否超標的安全性能檢測和對電阻值、耐電壓、阻燃性等化學性能檢測,后兩者涉及人體健康與環境保護的“綠色標準”,也恰恰是歐盟“綠色壁壘”劍指所向。
隨著近幾年,歐盟技術壁壘的加高和‘毒鞋’事件,國內大部分企業對出口鞋健康安全環保標準把關很嚴,但也可以說企業的送檢是以出口為目的的被動行為。歐盟的技術壁壘固然有貿易報復的因素,不過,從另一方面講,也折射出我國鞋業綠色生產技術標準的滯后。
發動“綠色革命” 向綠色經營邁進
中國有句名言:“在工業革命時期,中國在沉睡,在信息革命時期,中國剛剛醒來,而在如今,中國將要全心投入一場綠色革命”,由此可以看出,“綠色”已成為每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奧康作為國內知名品牌鞋企,從建企之初就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家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清潔優美、經濟效益顯著的綠色企業。”奧康鞋業董事長王振滔向記者表示,奧康通過節能燈改造和烘箱改造等一系列節能減排措施,每年為公司節約了218.2萬kwh,折算標準煤為268.15噸,共為公司創造了312.8萬元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增強了全體的節能意識。另外,奧康還召開了供應商大會,召集上游供應商商討如何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提倡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并將奧康制定的《鞋材綠色采購標準》分發給上游供應商,聯合整個產業鏈共同打造綠色低碳企業。
奧康的種種舉動,既為自己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又憑借靠近市場的優勢,抓住了時尚潮流元素,為產品注入活力,將自己打造成時尚的“綠色制鞋專業戶”,展示了對“綠色”的探索,并結合中國經濟的未來趨勢對企業的“綠色經濟”進行了闡釋。
顯然,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國內企業的必然發展趨勢。對于鞋這種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要遵循“綠色標準”,讓企業承擔起環保成本,加強對綠色經營的監控,以推進中國鞋業的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