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也是一種腔調——“菀縫”給我們的啟示
- 在縫制機械行業內,標準縫紉機菀坪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菀縫”)肯定算不上是冒尖的企業。不大不小的規模、不溫不火的業績、不緊不慢的步子,菀縫給人的印象就是低調。但是,在全行業面臨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挑戰的當下,這種低調顯然給人以更正面而積極的印象。從年初菀縫創業30周年的慶典到日前九屆二次理事會上協會主要領導對其的贊譽,菀縫正在體現其對于行業的特殊價值。
那么菀縫的低調該作何種詮釋呢?筆者以為,這種低調絕不是庸庸碌碌和無所作為。因為低調不僅是一種形象、一種風格,更是一種路徑、一種腔調。菀縫低調的潛臺詞則是樸實、踏實和扎實。
其一是樸實的作風。菀縫持之以恒的專注和專業,即對產業的專注和對產品的專業,凸現了其企業基因的質樸無華。三十年如一日地堅守主業,心無旁騖地以縫機為己任。如果考察一下當年陜縫與菀坪鄉結合的前因后緣,便不難發現唯有專注才能成功。如今,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縫機行業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國營和集體“聯營企業”已經成為鳳毛麟角,而菀縫卻依舊笑傲江湖。為什么?
30年前,陜縫投放“聯營企業”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剛剛開發成功且市場看好的GB2-1型平縫機,而菀坪這個當時蘇南地區典型的欠發達鄉,也傾其所能地投入縫機產業,這種一開始就萌生的專注,不僅讓菀縫成為縫機業的常青樹,同時也使橫扇(菀坪)成為聞名遐邇的“縫機之鎮”。至于對產品的專業就更顯現其難能可貴之處。在追求“平、包、繃”全能,特種機也已經不“特”的行業大潮中,菀縫甘守“貧道”,一心一意謀求曾經被視為非主流產品厚料機的發展。從最初的GB型(牙叉結構)到GC型(旋梭結構),從中低速到中高速,從單針單線到多針多線,從平板到高臺立柱,從純機械到機電一體化,讓厚料機也逐步特種化,使企業的特色成為行業的一抹亮色,這又一次應驗了“因為專業,所以卓越”的流行說法。
其二是踏實的經營。對企業而言,穩健和踏實是同義詞。然而,穩健這個褒義詞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卻常常被曲解乃至誤。就說縫機行業的這30年,在高歌猛進、跨越式發展成為主流的大勢下,穩健有時就被視作保守,因為在比拼規模、追逐產能的潮流中,穩健就成了另類。但菀縫卻不為所動,任憑風吹浪打地走自己的路,創自己的業,始終堅持低負債生產經營,低風險市場拓展,練就了自身攻守兼備,進退自如的硬功夫。由于低負債經營,菀縫沒有資金斷鏈的憂患,即使在行業遭受危機的那些年頭,仍保持著較為充沛的現金流量。由于低風險拓展,菀縫的產銷實現了良性循環,應收賬款和存貨均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們在對經銷商的選擇上堅持“寧少勿濫”的原則,不靠譜的銷售商免談,不規范的訂單放棄。對于這種穩健經營的回報便是穩定的業績。看過菀縫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業內人士,大概都不難得出上述結論。據介紹,菀縫這10多年來一直沒有銀行貸款,也從不收付商業承兌匯票,外銷堅持款到發貨等強勢賣方的做法。乍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是菀縫確是創造了這種不可思議。
其三是扎實的基礎。保持穩定的業績,實現穩步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菀縫,是以扎扎實實的內部管理作為支撐的。坦率的講,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菀縫的起點并不高。但是它們從一開始就老老實實照搬照抄“工方”——標縫的管理模式,并且在傳承中加以創新和提高。例如,在財務管理方面,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菀縫便力推“廠內銀行”,建立了內部價格結算和考核體系;到了90年代,菀縫從庫存管理入手,積極應用計算機輔助企業管理,較早實施了ERP;在研發體系建設中,菀縫敢闖敢試,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體制和機制。至于質量管理,菀縫更是注重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在按ISO9000標準搞好體系建設的同時,他們至今還在使用讓那些一線工人易懂好使、直觀清晰、三十年一貫制的表式和圖示。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企業務實的取向。另外,在以薪酬制為重點的員工激勵體制方面,菀縫內部高度透明的工資和獎金分配,則是基于其“干活靠本事,掙錢憑業績”的信條。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些做法,利大于弊。其最有力的佐證是,企業內部向心力與日俱增,員工隊伍長期保持穩定,骨干流失情況少有所聞。所有這一切,又都是一個穩健型企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與此同時,不得不提及的是菀縫總經理朱培颙,這位在企業主要領導崗位上低調行事20年的經營者。讓人有所感悟的是,做企業和做人其實是一回事。若干年前,朱培颙本人曾經寫了一篇名為“剪刀、石頭、布”的短文刊載于其母公司的內部報刊上,字里行間也許就是他的處世立身哲學在不經意間的自我表白。要做好企業,先得做好人。一個“企”字,不就是人的行為舉止之集成嗎?!或許有人認為,由于某些客觀原因,菀縫的穩健多少有的“被穩健”的感覺。但是,這并不影響菀縫成為低調務實的經營者與穩健經營的企業在縫機行業交匯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