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企延伸產業鏈 力求合作共贏
泉州中小企業該何去何從?除了生存,還要發展。是甘心做好分工合作,為一線企業做嫁衣?還是不甘寂寞走到臺前,把握最后一線機會廝殺一回?又或是養精蓄銳,練好內功,再謀發展?……各個企業的答案不一,但卻有各自的秘笈。是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正如泉州市委書記徐鋼所言:在這個時候,提出“二次創業”,就是要依靠廣大企業家永遠保持昂揚向上的激情和膽識,專注實業,永遠創新,發揚泉州人愛拼敢贏的精神,找到大有可為的新天地。
產業鏈的無限延伸
對于多數上游的民營企業,沒有品牌,沒有終端產品,一直在行業中為人默默做著嫁衣。在當前經濟低迷的形勢下,這些企業如何突圍,如何邁開“二次創業”的步伐?三斯達(福建)塑膠有限公司的事例,或許能夠為業界提供一個參考。
在前不久舉行的泉州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大會上,公布了2011~2012年泉州市政府重點項目,“三斯達EVA廢塑循環利用產業化基地項目”就是其一。作為國內最大的EVA廢塑回收利用基地,三斯達每年可利用回收EVA、PE廢塑達近5萬噸,回收再生料再用于生產各式EVA發泡材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在全球資源日益短缺的大環境下,“EVA廢塑回收再生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產品的成本,與全新料相比大約可節省近50%的成本,同時,資源循環回收再生利用也是未來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三斯達董秘黃秋波表示。
EVA廢塑回收利用這一循環經濟亮點,助推了三斯達去年以“亞洲塑膠再生資源控股”在臺灣成功上市。上市無疑迎來了三斯達的二次創業,據黃秋波介紹,最初公司正是出于對原料的緊缺和家鄉環境的愛護而開展廢塑回收,更多的是從環保角度考慮的,現在通過成功進軍資本市場,更有利于上下游產業鏈整合,為公司開辟了一條更寬更廣的道路。上市后,公司積極擴充產能,截至去年年底,已新增十幾組機臺,共計34組,全年年產能近35萬立方米。同時,三斯達積極布局華東市場,投資成立了三斯達(江蘇)環保科技公司,作為擴充產能及汽車、建材等新產品的生產載體。
“現在,我們的EVA材料除了用于鞋材和箱包外,還廣泛運用到新領域,如兒童EVA玩具、地墊、汽車內襯、家裝建材等,目前這些新領域的比重已經擴大到四成,未來這一比重還將增大。”黃秋波說,在晉江一般EVA發泡廠,主要客戶群體都是鞋企,因此企業受到鞋產業鏈的影響很大,加上是上游的材料商,并沒有多大的話語權。而如果能夠拓展出其他科技含量較高的新產品,對于公司來說,無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記者在三斯達的展廳也看到了EVA在各個新領域的運用:精致環保的兒童玩具、爬行墊、瑜伽墊、野餐墊、EVA地毯復合墊、防火阻燃EVA建筑板、汽車襯墊……“經過市場調研,我們將重點選擇幾個領域大規模投入。”黃秋波說,企業30多年來的發展,就是為了迎接新的發展節點,他們將由淺入深,慢慢深入。
除了在EVA產品上有所延伸外,在產業鏈上,三斯達也精耕細作。2003年,成立“金發達鞋塑有限公司”,專注于Q-sport時尚休閑運動品牌的經營,2006年通過和騰訊公司合作,取得QQ授權,正式拉開了自主品牌之路。
為規模企業做好合作共贏
為規模企業做好分工配合,也是不少企業選擇的“二次創業”方向。今年,由泰亞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安慶安踏工業園“年產2000萬雙運動鞋鞋底項目”即將動工建設,書寫了泉州企業協同發展的閃亮一筆。
去年初,泰亞股份收到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發出的投資邀請函:安踏計劃在安徽省安慶市建設“安慶安踏工業園”,特邀請泰亞股份參加投資安徽省安慶市安踏工業園項目,為其提供鞋底配套生產。經過評估后,泰亞股份接受了安踏的邀請,于2011年1月24日召開第一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使用超募資金投資安踏工業園“年產2000萬雙運動鞋鞋底項目”的議案》。據悉,該項目建設期為2年,預計完全投產后,年產能規模可達到2000萬雙運動鞋鞋底,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53億元。“我們與安踏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促進雙方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公司與安踏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產品開發、產銷合作等,創建了更為廣闊及堅實的平臺。”泰亞股份董秘謝梓熙表示,此次和安踏合作,可以提高公司的研發、生產水平,形成規模化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增強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同時也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