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家”的味道
在忙完手頭的工作后,一個安全可靠的食堂提供物美價廉的工作餐,幾乎是每一個上班族的夢想。但事實往往是:有人認為,食堂飯菜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有人認為,食堂的飯菜讓人“愛恨交織”,大鍋菜吃久了終究是會膩的。更多的人認為,食堂飯菜確實為企業員工、公司職員帶來了便利,吃食堂感覺就是比在外面吃要安全、衛生、實惠。但許多職場“食客”也期盼:工作餐能否做得更好吃一點呢?
職場午餐是個難題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穿梭于各大寫字樓之間,從早到晚除了忙工作,還要在某些固定時刻考慮一個問題:工作餐吃什么?眼看著,寫字樓周邊的各式餐廳精致而昂貴,不能每天都去“燒錢”;叫外賣品種有限,吃了幾十遍早已厭煩;路邊小飯館雖然便宜,衛生狀況卻很可疑……“吃什么”這樣的小問題,卻成了他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大煩惱。
于是,每到飯點時的無奈使不少人深深懷念起大學時代的學校食堂:豐富的菜色、可親的價格、寬敞明亮的大廳和談笑風生的伙伴。或者是深深懷念起媽媽的手藝,那完全是家的味道啊。如果有人說:“我們公司的食堂比大學好幾倍”,或者是說,“公司食堂的飯菜可以和媽媽的廚藝相媲美”,那這人必是令身邊朋友眼紅的幸運兒。
如何化職場午餐煩惱為幸福感回歸?是每個職場人士糾結的問題,也是企業管理者關注的“頭等大事”。公司為員工辦食堂不難,難的是要辦一家令員工滿意的食堂。不信你去關注一下網絡上“人力資源管理”類的帖子——“食堂之痛”肯定是眾多員工抱怨的話題之一,也是各大企業HR頭疼的難題之一。
不得不說,林蕭然卻是“另類”的幸運兒之一。他在一家千人規模的民企上班,享受著剛剛被評為“市級示范食堂”提供的物廉價美的飯菜,而且公司還提供餐費補貼。這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的待遇。在眾人抱怨食堂飯菜日復一日寡淡無味時,林蕭然略帶幾分自豪感的“炫耀”:自己公司的食堂既可口又實惠,就餐環境也很好,可以在食堂吃出“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
“豉汁蒸魚、紅燒肉燜土豆、洋蔥炒雞塊、白切雞、鹵水鴨、酸辣雞雜、辣椒炒肉、番茄雞蛋、紅燒豆腐、蒜蓉生菜。洋參竹絲雞湯、冬瓜排骨湯。排骨面、米飯、饅頭。”——光看這些菜名是不是就覺得很誘人了?這不是某家餐館的點菜單,僅僅是林蕭然所在公司員工食堂某個周一中餐的菜式,而且據親身體驗過該公司員工食堂的人都紛紛表示:果然是名符其實的“市級示范餐廳”,雖然食堂燒的是大鍋菜,但與自家小炒相比毫不遜色。
對于“吃貨”林蕭然而言,公司員工食堂也是值得可圈可點的,“每餐至少十個主菜式葷素搭配任選,每天的中晚餐不重樣。早餐和夜宵提供不同口味的米粉、面食、粥和糕點。”公司食堂會根據季節變化和每個月員工對食堂的問卷調查來調整菜譜,每周提前向大家發郵件告知“本周菜譜”。
有時候朋友來訪,林蕭然還可以帶朋友去公司員工食堂炒幾個小菜,喝點小酒,談天說地的很溫情。“并不是我吝嗇外出請客,而是公司食堂口味比外面的餐館還好,吃過我們公司食堂的朋友都會贊不絕口。”林蕭然把公司食堂當作自家廚房一樣招朋待友,也源于他對公司食堂保持著家一樣的歸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