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可助力庫存泄洪
今年開春以來,無論是鞋服品牌商、渠道商,還是上游材料商,始終籠罩在陰影下。龐大的存貨成為整個鞋服產業的“硬傷”。隨著時間推移,積壓的產品正在迅速貶值,去庫存化已經不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課題,而是迫在眉睫不得不做的事情。
隨著庫存泄洪的開啟,電子商務成為不少傳統鞋服企業的選擇。然而,如何快速回籠資金?如何在銷售庫存產品時不傷害辛辛苦苦培育起來的品牌形象?如何打造可持續的銷售通道?針對鞋服企業如何利用線上渠道實現去庫存化的話題,本期邀請三家電子商務企業的負責人就此進行探討。
快速出貨 實現資金回籠
主持人:對于鞋服企業來說,產品一旦形成庫存,影響的不僅是下一季的訂單,對于企業的現金流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因此,能否快速回籠資金,也就成為一些企業選擇以何種方式清理庫存的重要參考因素,能否談談電子商務平臺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
董欣達:很多企業在新品上線的時候并沒有電子商務渠道的規劃,因此,在庫存出現后,以庫存作為電子商務渠道的起步產品也就成為中小企業“觸網”的一種普遍做法。實際上,庫存產品也的確是企業進攻線上渠道的很好“炮彈”,因為,線上產品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物美價廉。因此,即使以原價的5折來出售庫存,企業也不會虧本。
目前,品牌企業清理庫存的方式,除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還可以通過自身的線下渠道進行打折出售,然而,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線下渠道不夠完善,品牌缺乏知名度,在行業集體去庫存化的背景下,往往不得不以“賤賣”的方式來回籠資金。比如,成本價是40元的鞋,以20元的價格處理給一些“檔口”批發,貨款還要等到產品賣出后才能收回。
林有強:除了受市場影響,氣候因素也是造成庫存的重要原因。去年到石獅一家服裝企業參觀,幾千件棉衣由于氣候的變化,堆積在倉庫內,企業不知道要如何處理,沒有銷售渠道,最終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流入尾貨渠道。
其實,這些企業如果懂得利用電商平臺,可以在更短時間內,收回更多成本。因為,產品進入互聯網之后,就是一個全國的銷售網絡,在南方不適用的產品,在北方或許會熱銷;此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線上渠道也是性價比最高的渠道,售價低,成本更低,回籠資金也相對快速。比如做團購,單品的銷量可以維持在幾千件,出貨后,企業在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實現資金回籠。
修改元素 打造網絡“爆款”
主持人:很多企業都意識到了電商渠道的重要性,但是,積極參與的企業仍是少數,除了發展電商渠道需要的資金和人才外,擔心線上渠道會對線下渠道的定價系統,以及品牌影響力形成沖擊也是重要原因,企業如何協調這些關系?
趙耀:為了避免線上線下價格的沖突,傳統品牌運營電子商務平臺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以庫存產品為主,避免擾亂新品的折扣率;二是通過對網絡熱銷產品的研究,在原有庫存產品基本銷完的同時,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針對色彩、版型等元素進行“微調”,打造該品牌的網絡專供產品,既符合線上消費者的購物偏好,也和品牌的線下產品實現錯位。
林有強:很多產品成為庫存的原因不是產品不好,而是沒有找到適合的消費者,實現線上銷售則是幫助產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匹配消費者的最好方式。比如團購這一渠道,在塑造網絡“爆款”上就非常有優勢,因為產品一上線就同時面臨上千萬的消費者,一般一個上貨期下來,單品銷量可以達到5000—6000件,一些企業不得不臨時又進行“補單”。
長遠經營 不只是為了清庫存
主持人:利用線上渠道來清理庫存在當下或許是一種權宜之計,但從長遠來看,線上渠道的建立卻是一種必然趨勢,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又應當如何利用這一契機,讓電子商務平臺走得更遠、更穩?
董欣達:拍鞋網在幫助企業提高銷量、消化庫存、促進資金回流的同時,也通過調度自身的平臺資源,增加用戶體驗、擴大品牌知名度,最終達到品牌形象的綜合提高。比如“特賣會”“團購”“每日必搶”,就是整合拍鞋網平臺上豐富的資源,讓品牌得到充分展示,以物美價廉、視覺沖擊以及優質的用戶體驗,形成二次購買,強化品牌黏度。
此外也會通過專門的市場分析、銷售策劃和后續推廣等品牌建設規劃,來幫助傳統企業完善服務質量和升級用戶體驗,幫助品牌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培養顧客忠誠度,實現線上渠道的可持續發展。
趙耀:線上銷庫存只是鞋服品牌運作線上渠道起步時期的一種做法,因為,僅僅依靠庫存,可賣產品的量是遠遠不夠的。就拿一款3000雙的庫存鞋為例,總量雖然大,但是假設這款鞋有5種顏色,有35—43碼共9個碼段,其中比較好賣的顏色和號碼的鞋總量并不多,在淘寶上做促銷就可能虧本。
因此,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電子商務企業,經營線上渠道,目光一定要放長遠,在線上渠道運作較為成熟后,除了一些余款庫存外,可以按照網絡消費習慣單獨生產一些產品,雖然成本相對庫存產品略高,但是有利于培養品牌長期的消費群體。
集體的力量
2011年泉州市電子商務交易的總額為482.53億元,其中網絡零售總額是72.38億元,同比增長37.6%。我市企業個人在淘寶網上的開店數已超過7萬家,在福建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五。
忽如一夜春風來,當我們的目光還傾注在傳統產業上,計算著哪個品牌又開了多少家專賣店,哪個品牌的銷售額又突破了多少億時,電子商務卻悄無聲息地將交易額做到了近500億元。
如今,當傳統渠道受制于租金、人工等成本壓力,以及需求下滑、庫存高企等問題時,作為傳統渠道的一種有力補充,電商渠道開始從幕后走向前臺。引入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單家企業年交易額超過2億元……依托于強大的產業基礎,泉州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態,如今,它們開始“反哺”傳統產業,以自己先進的理念和經營思路,幫助傳統產業消化庫存、回流資金,走向產業升級、渠道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