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企如何挺進春天里
自從2010年后,世界的經濟走向大滑坡,股票一直處于熊市,通貨膨脹的厲害,外貿出口率急速下滑,所以溫州很多鞋企們掉頭做內銷,這就加劇了同行業終端之間競爭的白熾化。再加上這幾年湖南、河南、河北的制革業迅速崛起,以低價的策略兇猛沖擊著溫州中上游的品牌,溫州鞋企的“昔日風光”不再。
北京2008奧運會之際,福建晉江的鞋企們,兄弟之間在自家門口相互撕殺,血拼了一場,最后以"死傷過半"草草收場。不過這樣的拼殺唯一能夠“可樂”的,就是中央四套和大腕明星們,除了連吃帶喝之外,爽爽地卷走了巨額的廣告款項。晉江的鞋企們百思不得其解,可見內心是多么地多么地痛苦!
如今,這把“神火”越燒越旺,一度燒到了溫州的主戰場。幸好溫州人天生精明,沒有像福建晉江鞋企的難兄難弟們那么高舉“愛拼才會贏”強大口號去“血拼”。因為大家都清楚,這樣“血拼”的結果無疑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已的腳,誰也不好活。即便如此,溫州鞋企的命運還是充滿血腥味的。自從2010年后,世界的經濟走向大滑坡,股票一直處于熊市,通貨膨脹的厲害,外貿出口率急速下滑,所以溫州很多鞋企們掉頭做內銷,這就加劇了同行業終端之間競爭的白熾化。再加上這幾年湖南、河南、河北的制革業迅速崛起,以低價的策略兇猛沖擊著溫州中上游的品牌,溫州鞋企的“昔日風光”不再,正在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劫難。2012年之后,溫州鞋企真正能夠存活的是否還有半數,這也許已是很樂觀的推測了。
溫州鞋企如何才能走出這種困境,如何才能挺進春天里?回頭我們再去看看溫州當年的五金業,強強集團之所以重組并購五金行業,目的是整合資源,樹立品牌,進行產業化升級,提高溫州五金在同行業中競爭的生存能力,這是市場形勢發展的必然需要。在這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時代里,誰擁有一個更合理的商業模式,誰就能占領市場的先機。
因此,小魚不想被大魚吃掉,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游的快;如何才能游的快,只有使自已變成大魚,變成快魚。而溫州普遍的鞋企特色是一直處于“低、小、散、弱”的家庭式作坊,產品低端,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抗風險能力弱。而相對內地的鞋企在成本上又不具有優越性,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融資成本的提高、人民幣的升值,加上社會經濟的各種客觀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溫州鞋企生存難的問題是必然的。那么進行優勝劣汰,重組突圍,這已經成了溫州鞋企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從森達聯姻百麗的“男嫁女”現象可以看到,森達的選擇是明智的,從二線三線的市場邁進了一線市場,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企業的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最近上演的一對歡喜冤家——土豆和優酷的閃電式“結婚”,正如當年的分時傳媒“嫁”給了分眾傳媒,現在他們“夫妻”的小日子過的不知多舒服。日前,晉江鞋企的重組暗流正在涌向了意大利。在這個整合時代的大環境下,渠道資源不斷走向扁平化和縱深化,一個手指已經戳不死人,只有五指連心才能一拳頭捶死人。而這正是溫州鞋企們的通病,因為在溫州創業者中,誰都不愿意給誰打工,在這個行業競爭特別激烈的今天,也許這種性格是致命的,這就需要更多的鞋企們深刻的思索。
企業的轉型和升級,這是勢在必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符合現代企業競爭的規律。商場如戰場,思路決定出路。坐著等政府來發放“救濟糧”,這是沒有任何出路的,因為政府的功能是永遠做不到幫你“洗澡”和“擦屁股”。鞋企們只有自已觀念走出去了,去尋找更好的通路。做“孫子”不要緊,只要還能一息尚存,只要還有活命的可能,毛澤東他老人家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毛澤東老人家提出的“聯合抗日”的路線是正確的,至少中國沒有喪命在小日本手里。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夠行,夠強悍,就有可能挺進春天里。旭日陽剛當年不是草根出身嗎,搖身一變成了名人,讓千千萬萬的中國農民工都多了一份夢想。劉董事長自從聽了職業經理人諸葛孔明先生的話,聯姻孫理事長,生意做的不知多紅火,還白白撿了個“有情有義的好老婆”回來。加多寶即使再怎么不喜歡廣藥,但面對王老吉這個“寶貝干兒子”,迫于無奈還是得尋求和廣藥集團合作,企圖再慢慢尋找生“親兒子”的機會,不過聽說最近這個“養母”和“生母”發生了吵架,而且吵的很厲害,但不論怎么說,這其中的事實都能告訴我們品牌力量是強大的。只是在溫州鞋企們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里,是比較難以改變的,寧愿幫老外“做牛做馬”,也不幫中國名牌“提包”,這就是溫州鞋企們的特點,也是致命的地方。
隨著電商化運營時代的來臨,溫州鞋企們還需要睜大眼睛,多幾個經商頭腦,從PPG到ZARA,再到麥考林和京東城團購,通路已經徹底顛覆了傳統的代理商和零售商的分級制度,消費者正在零距離的和生產制造商進行親密的接觸,這種現代新營銷概念在草根創業的溫州鞋企們大腦里幾乎是個零。另外溫州鞋企在管理上還存在較大問題,溫州鞋企基本是從家族作坊式發展壯大起來。在整個管理過程中重要的崗位,海、陸、空大多是親戚朋友,這就大大局限了企業向上發展的動力。基層員工薪金普遍不高,生活待遇和工作環境也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而且企業內部沒有形成合理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營銷團隊就如一盤散沙,缺少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渠道建設中基本依附于親戚朋友的關系,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相對較差。在資金上由于世界經濟走向滑坡,銀行信貸能力不斷緊縮,利息增高,民間高利貸遠遠超出行業標準,企業融資能力大大受限,再加上股東之間的離心力增強,更是雪上加霜,在經營上明顯出現資金短缺等各種問題。當然,溫州的鞋企并不是優勢全無,什么都不是,不是一堆扔在路邊無人要的“窮孩子”,溫州的鞋樣設計、開發能力在全國是一流的,而且COPY能力無人可及,老外都為之“嚇”的流了很多汗。但和國際高端品牌尚有很大差距,缺少引導潮流的創新理念,目前基本依賴于COPY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