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鞋機:低調多年 一鳴驚人
從傳統產品到節能家族的跨越
2006年,制鞋機械設備訂單異常火爆,吸引了溫州眾多機器制造商的眼球,便紛紛卷入鞋機行業模仿加工。這樣導致了鞋機市場泛濫。作為當時溫州最大鞋機企業之一的溫州市甌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葉克光先生敏感的意識到,鞋機行業已繁榮發展了10年,中國已成為世界鞋機制造中心,就是臺灣、意大利等地的鞋機企業也在中國大陸外包生產。經過仔細認真的調研,公司鎖定了將伺服電液系統應用到鞋機設備上的項目;并動用研發中心十余人的技術隊伍,歷時三年半的時間進行新型動力節能配套研究工作。技改中他們共發明了六項實用專利,采用伺服及負載敏感變量泵技術,為系列鞋機節能環保開了先河。
危機下的戰略思考和調整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內外銷制鞋業整體提升乏力,導致國內鞋機行業連年下滑,公司研發的緊密切合時代需求的節能環保鞋機并沒有搭上“更新換代”的便車。業績增勢不夠理想,三四年練兵投入尚未獲得預期回報。面對全行業“休眠”狀態,今年來,董事長葉克光先生四處考察,與各類制鞋企業緊密接觸,并以長遠的眼光,動態分析鞋機行業與發展的規律,結合企業實際,探求權變的系統良方。
經過多方求證、探索,葉董認為:公司如何鼎故革新,突破自身。全司上下必須統一思想,全力做好持續“技術革新”、“節能環保”、“制度創新”、“市場細分”四大工程。2010年公司決定將技術戰略重心向伺服電液系統業務傾斜。到了2011年,甌江鞋機將伺服電液系統在鞋機上的配套應用技術已達到了從質到量的轉變,客戶認可率高達100%。對于甌江鞋機,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
步入鞋機市場新天地
2011年伊始,甌江鞋機主動走向國內市場,公司開始從本土企業做起,讓他們真正了解伺服系統的優越性,并定期免費為客戶培訓操作手及技術人員。這樣一來,使客戶感受到購甌江鞋機不僅給自己節能省錢,還免費為自己培訓了員工。他們一改傳統的銷售模式,從口碑做起,從南到北一步步建立銷售網絡,做品牌宣傳。渠道的建設很快取得了成效。甌江鞋機在市場上一下子火暴起來,有位瑞安的客戶,更是一次性訂購15臺伺服電液系統圓盤鞋底機。有些區域的需求很大,比如溫嶺等區域。幾乎到了見機就提的地步。但是苦于產能不足,公司一度出現無法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況。市場火暴的原因,除了銷售渠道和品牌宣傳的作用,更重要的還是甌江鞋機的節能效果和服務贏得了客戶的認可。
市場需求的增大讓甌江鞋機放開了腳步。2011年10月,公司將進一步縮減其他設備制造的比例,加大伺服鞋機業務上的投入。2012年的銷售目標為1000臺,而且生產即按照1200臺進行準備。公司從上至下,各個部門和每個人都積極地準備迎接更大目標的挑戰。
建立健全節能技術培訓隊伍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再有經驗的船長也需要強勢的水手。在強手如林的鞋機制造業市場,甌江鞋機可謂吃盡了苦頭。過去的十幾年里都是在被別人模仿中度過。一度被業界人士戲稱為鞋機制造業的“黃埔軍校”。公司苦心培養的人才被競爭對手連哄帶騙挖走,給企業造成不少的負面影響;苦心開發的新產品不到一個月就被其他廠商克隆,而模仿廠家便以低于自己成本的價格在市場上兜售。為此造成甌江鞋機在過去的幾年里都不敢在晉江等展覽會上亮相。面對殘酷的不良競爭現象,葉克光意識到要想改革創新,企業必須要聚集一批穩固的在國內鞋機行業頗具實力的管理、營銷、技術人才的隊伍。在葉董的主導發掘下,2011年初公司重建了一支核心團隊。他帶領公司全體員工進一步集中精力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伺服電液系統業務上來。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現有的銷售網絡,并加大激勵機制制度,公司不僅對如質、如量、如期完成任務的員工按時兌現獎金外,他們還定期舉行獎金發放儀式,為獲獎者樹立成就感。
追求合理利潤,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
當前,國內鞋機市場競爭激烈,大型鞋企用戶都被國外品牌所占據,以模仿制造的傳統鞋機為主的中低端市場上國內品牌卻價格戰連連升級,不但影響企業實現合理利潤,而且無法積累充足的研發資金導致技術升級和企業發展緩慢。葉克光對此很是擔憂。2010年他在一次商會會議上大聲呼吁溫州鞋機企業要達成共識,走出價格戰惡性循環的泥潭,用本來就可以獲得的合理利潤加大研發和技術投入,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從而實現行業的良性循環。與此同事,企業要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成本,提升服務,使客戶滿意。甌江鞋機憑著對行業的責任感和對用戶的真誠一直對質量十分重視,保障質量穩定是他們的重要課題。
“甌江不論拐幾個彎終究要流入大海,從技術這個層面來講,我們堅信全伺服電液系統的制鞋設備取代傳統鞋機一定是大勢所趨,這是毫無疑問的”葉克光自信的說。
低調多年,一鳴驚人。溫州市甌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扎實的努力,必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