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季度浙江省工業縫紉機出口量價齊跌
據統計,2012年1季度,浙江省出口工業縫紉機43.7萬臺,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2.8%;價值9284.1萬美元,下降3.6%;出口均價為每臺212.5美元,下跌0.8%。
一、今年1季度浙江省工業縫紉機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單月出口量同比均呈下降態勢,價格波動明顯。今年1季度,浙江省工業縫紉機單月出口量同比均呈下降態勢,其中1月份出口17.1萬臺,同比減少0.2%;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僅出口7.3萬臺,同比減少11.2%;3月當月出口19.3萬臺,同比減少1.6%,環比增加1.7倍。價格方面,在2月份出口均價達每臺228.7美元,同比上漲2.8%,環比上漲11.4%后,3月出口均價回落至每臺212.7美元,同比上漲5.3%,環比下跌7%。
(二)一般貿易出口逾9成,加工貿易出口下降明顯。今年1季度,浙江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工業縫紉機40.3萬臺,減少0.2%,占同期全省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92.2%;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3.2萬臺,減少28.4%,占7.3%。
3月份當月,浙江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工業縫紉機17.6萬臺,增加1%;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6萬臺,減少26.6%。
(三)私營企業出口為主。今年1季度,浙江省私營企業出口工業縫紉機31.4萬臺,增加7.5%,占同期全省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71.9%;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0.8萬臺,減少26%,占24.8%;國有企業出口8948臺,增加5.2%,占2%;集體企業出口5628臺,增加1.3倍,占1.3%。
3月份當月,浙江省私營企業出口工業縫紉機13.8萬臺,增加12%;外商投資企業出口4.9萬臺,減少30.4%;國有企業出口4469臺,增加3.7倍;集體企業出口1307臺,減少0.3%。
(四)東盟、巴西和印度為前三大出口市場。今年1季度,浙江省對東盟出口工業縫紉機7.6萬臺,增加32.1%;對巴西出口6.2萬臺,減少24.5%;對印度出口5.2萬臺,減少9.4%;3者合計占全省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43.3%。同期,對哥倫比亞出口工業縫紉機1.7萬臺,增加69.4%,占3.9%;對斯里蘭卡出口1.2萬臺,增加97.1%,占2.7%;對土耳其出口1.1萬臺,減少9.6%,占2.5%。此外,對伊朗出口9377臺,減少58.9%,占2.1%。
3月份當月,浙江省對東盟出口工業縫紉機3.7萬臺,增加38.6%;對巴西出口2.4萬臺,減少30.2%;對印度出口2.2萬臺,增加25.7%。
(五)非自動工業縫紉機和其他非家用自動縫紉機為主要出口品種。2012年1季度浙江省出口非自動工業縫紉機21.7萬臺,增加2.6%,占全省工業縫紉機出口總量的49.6%,出口均價每臺155.6美元,上漲2%;出口其他非家用自動縫紉機16.9萬臺,減少14.5%,占38.6%,出口均價每臺259.8美元,下跌3.8%;出口非家用型自動平縫機3.8萬臺,增加33.7%,占8.6%,出口均價每臺244美元,上漲18.8%。
3月份當月,浙江省出口其他非家用自動縫紉機6.6萬臺,減少27.9%;出口非自動工業縫紉機9.9萬臺,增加9.7%。
二、今年1季度浙江省工業縫紉機量價齊跌的原因外部需求疲軟是工業縫紉機出口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自去年以來,歐盟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經濟持續低迷。根據今年4月2日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月份歐元區失業率從上個月的10.7%升至10.8%,創下1997年6月以來新高。高失業率促使消費者信心嚴重受挫,消費需求減弱,歐元區今年2月商品零售額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2.1%。紡織品服裝箱包類消費下滑,直接導致印度、拉丁美洲等主要紡織服裝生產國紡織服裝出口受阻,從而傳導到上游縫紉機產業,造成需求減弱,出口數量減少。1季度,浙江省對巴西、印度、伊朗等主要出口市場的出口量均出現大幅萎縮。伴隨著需求的減弱,國內工業工業縫紉機產能并未出現明顯下滑,據中國縫紉機協會的估計,在2011年,我國工業縫紉機的產量同比上升了10.7%,達到968萬臺,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導致近期工業縫紉機出口價格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此外,1季度浙江省非自動工業縫紉機出口數量增加,而價值較高的非家用自動縫紉機出口數量減少,也影響工業縫紉機出口整體均價下跌。
三、當前工業縫紉機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難制約工業縫紉機整機行業發展。縫紉機零部件對縫紉機整機質量起著關鍵作用。目前國內生產的旋梭、機針、螺釘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落后,仍主要依賴于進口??p紉機產業要走技術創新和高端發展道路,零部件產業技術升級,擺脫對進口的依賴至關重要,但從目前來看,產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企業可用于轉型升級的資金缺口大,銀行融資困難而且融資成本高,企業內部技術基礎薄弱,技術人才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弱等等,種種不利因素共同阻礙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之路。零部件發展滯后,無法適應整機產業提升產品品質的要求,制約了工業縫紉機產業向中高端發展的空間。
?。ǘ└鞣匠杀靖咂?,企業生存空間日益狹窄。2011年受國內通貨膨脹影響,縫紉機企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綜合運營成本不斷攀升,因結構調整帶來的利潤增長不斷受到高成本蠶食,贏利水平進一步被削弱。據中縫協發布的2011年分析數據,2011年我國226規模以上(年產值2000萬以上)縫制機械生產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75%,而利潤總額和銷售利潤率卻分別下降1.37%和17.63%,226家規模企業中虧損企業19家,比2010年同期增加6家企業,虧損金額1.6億元,同比增長179.13%。各方成本高企,利潤率大幅下降,效益下滑,虧損面增加,企業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生存空間日益狹窄。
(三)國際紡織品市場需求疲軟將影響工業縫紉機出口。工業縫紉機需求受下游紡織服裝業景氣度影響較大。在全球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紡織品服裝需求疲軟,消費量下滑。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11年1-11月,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量同比下降2.14%。此外,巴西方面,因巴西貨值里亞爾一直處于強勢,導致服裝進口大增,嚴重沖擊其國內紡織業,造成產能大量萎縮,2011年,巴西紡織品產量同比減少14.7%;印度方面,紡織產品主要出口至歐盟等地區,受歐債危機重創,訂單明顯下降,服裝出口總額可能減少15%;上述兩大出口市場紡織品服裝產能萎縮,直接影響對上游工業縫紉機的需求。值得關注的是,浙江省對東盟工業縫紉機出口數量逆勢增加。憑借勞動力成本低廉等優勢,東盟近年來對歐美紡織服裝出口份額逐步增長,帶動工業縫紉機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