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扁平化背后的廠商關系本質
- 廠家的渠道扁平化,經銷商設置重心下沉,大經銷商被砍成小經銷商,甚至原來大經銷商下屬的二三級分銷商,也被廠家直接發展成與原來大經銷商平起平坐的一級經銷商了,你還別不服氣,不接受的就干脆讓你出局。
作為原來的大經銷商,心理自然不爽,也有聲討廠家不講道義,不顧早些年經銷商開創市場時的艱辛付出等等,其實,在商業領域,千萬別說什么情意感情之類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所謂的廠商早些年的合作歷史,甚至是經銷商老板與廠家高層的私人關系之類,其實也值不了幾個錢。
作為經銷商,把一些最為根本的東西還是要看清楚,要透過表象看本質,例如這個廠家渠道扁平化,砍掉當前的大經銷商,其根源是什么?怎么才能在根本上保障自己不被廠家所拋棄。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個問題,廠家為什么需要經銷商,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成本因素,在商業領域,根本不存在技術難題,一切問題的核心,其實都是成本的問題,商業領域的技術研究,核心都是如何用更低成本達成目標。若是不考慮成本因素,一切問題都將不是問題,廠家之所以找經銷商,不是廠家自己不會做市場,而是自己做的成本太高,與經銷商的合作,其實就是借用他們的資金,團隊,公司平臺,社會資源,銷售網絡等等軟硬件資源,降低廠家自身的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提升市場運作與銷售工作的效率,此為本質所在。
廠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早期是以產品為核心,以產品銷售所帶來的利潤作為雙方的合作紐帶,利益形式單一,合作模式簡單,廠家看重的是經銷商的銷售能力,經銷商看重的是廠家的產品,品牌和市場投入,廠商之間的主要工作都是圍繞著“賣貨”進行的,雙方的具體對接也主要集中在戰術層面,甚至雙方的矛盾也多集中在利益分配的方面。
但是,隨著外部市場格局的變化,真正的市場經濟開始到來(這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四個字“產品多了”),從賺錢時代已經發展到搶錢時代,絕大多數的行業開始出現產品總量飽和,同時,產品本身的同質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品牌也開始出現同質化,并且,隨著傳媒業的迅速發展,新生品牌的塑造速度越來越快,品牌的教育和指引功能逐漸開始喪失,顧客對品牌的關注度開始偏向于專業細分,購買便利性和服務因素,同時也導致了消費者對某一品牌的忠誠度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廠商關系也開始發生變化,首先就是對優秀經銷商的爭奪,優秀的經銷商總是少數,廠家從早先的市場占有率,開始延伸到優秀經銷商占有率,優秀經銷商已經成為廠家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當然,這里也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由于眾多廠家對優秀經銷商的爭奪,廠家之間互相有些攀比,對經銷商甚至有些嬌生慣養。同時,經銷商自己也開始對比各廠家的政策投入,甚至開始利用各廠家之間的投入差異,不斷鼓動廠家的增加投入,這也就是在增加廠家的經營成本,若順著這條道跑下去,必然導致廠家的經銷商合作和管理成本越來越高,這與廠家與經銷商合作的本質(節約成本)就開始出現偏離了,當合作成本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是廠家考慮是不是要更換經銷商,或是自己做直營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