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又遇“環保劫”
紡織行業中,染整廢水占80%以上
追求綠色環保、降低能耗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4月9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南京綠石等5家環保組織共同發布了題為《為時尚清污——綠色選擇紡織品牌供應鏈污染》(以下簡稱《為時尚清污》)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包括耐克、GAP、李寧在內的一批大型紡織品牌和服裝零售商的在華供應鏈存在嚴重環境違規,并對中國的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這仿佛是去年的情景再現。2011年8月,國際環保綠色和平組織公布了全球品牌服裝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的調查結果。阿迪達斯、李寧和耐克等14家知名品牌服裝都被測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像去年一樣,因為環保,紡織服裝業又一次集體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
25億噸廢水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中國紡織業的纖維加工總量為413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52%-54%;全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2120億美元,占世界出口總額的34%。
然而,作為紡織服裝業的“世界工廠”,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10)顯示,2010年紡織廢水排放量達到24.55億噸,在當年統計的39個工業行業中位于第三位,占重點調查統計企業廢水排放量的11.6%。
《為時尚清污》中指出,中國的紡織業排污量大,其中印染廢水的排放量占整個紡織業廢水排放總量的80%,成分復雜,可能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同時,紡織業在循環用水方面遠遠落后于多數其它產業,造成用水效率極低。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進一步表示,在紡織行業中,染整廢水占80%以上,化纖生產廢水量約占12%,另外8%是其它紡織廢水(2004年行業估算數據),“從區域來看,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和福建5省的染整廢水總量約占全國染整廢水排放總量的90%。”
《為時尚清污》還顯示,大量紡織企業存在環境違規記錄,不能做到穩定達標排放。僅在在中國污染地圖數據庫中收錄的紡織企業就超過6000家,其中部分企業因私設暗管、污水直排、不正常使用污水處理設施、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等,受到處罰或被未被限期治理。而這些企業中,不乏大型國際、國內品牌的供應商。
而具體來說,供應鏈存在違規的知名品牌既包括國內外知名品牌,如耐克、H&M、阿迪達斯、BurberryEsprit、CalvinKlein、Armani等,也包括零售商,如樂購、沃爾瑪、家樂福、梅西百貨、塔吉特等企業。
“暫時沒有發現問題的是溢達和巴寶莉這兩家企業,它們很早地使用了我們的中國污染地圖數據庫,以此來監督它們的供應商,發現問題之后督促其整改。”馬軍稱。
在梳理出疑似供應商名單之后,環保組織向相關品牌發送了相關問題,其中部分品牌做出了積極回應,但也有一些品牌卻未作回應。
馬軍表示,品牌未能回應也可能是緣于客觀因素,例如回復時間有限、內部信息傳遞流程多等,但“一些品牌未予回應,是出于對社會監督的抵觸。調研組發現ZARA的部分疑似供應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但ZARA回復稱‘很遺憾我們不能回答來自學校、大學和專業人士等個體對于我們業務模式問題的回應。’”